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8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酌陶、謝之中,而措辭窈眇,清妍應物,而下亦一人而 已。元、白近於輕俗,王、張過於浮麗,要皆同師於古樂 府。賈浪仙獨變入僻,以矯豔於元、白。劉夢得步驟少 陵而氣韻不足,杜牧之沉涵靈運而句意尚奇」,孟東 野陰祖沈、謝,而流於蹇澀;盧仝則又自出新意而涉 於恠詭。至於李長吉、溫飛卿、李商隱、段成式,專誇靡 曼,雖人人各有所師,而詩之變又極矣。比之《大曆》,尚 有所不逮,況廁之開元哉?過此以往,若朱慶餘、項子 遷、李文山、鄭守愚、杜彥之、吳子華輩,則又駁乎不足 議也。宋初襲晚唐五季之弊,天「聖以來,晏同叔、錢希 聖、劉子儀、楊大年數人,亦思有以革之,第皆師於義 山,全乖古雅之風。」迨王元之以邁世之豪,俯就繩尺, 以樂天為法;歐陽永叔痛矯西崑,以退之為宗,蘇子 美、梅聖俞介乎其間。梅之覃思精微,學孟東野;蘇之 筆力橫絕,宗杜子美,亦頗號為「詩道中興。」至若王禹 玉之踵徽之,盛公量之祖應物,石延年之效牧之,王 介甫之原三謝,雖不絕似皆嘗得其髣髴者。元祐之 間,蘇、黃挺出,雖曰共師李、杜,而競以己意相高,而諸 作又廢矣。自此之後,詩人迭起,或波瀾富而句律疏, 或煆煉精而情性遠,大抵不出於二家。觀於《蘇門四 學士》及江西宗派諸詩,蓋可見矣。陳去非雖晚出,乃 能因崔德符而歸宿於少陵,有不為流俗之所移易。 馴至隆興、乾道之時,尤延之之清婉,楊廷秀之深刻, 范至能之宏麗,陸務觀之敷腴,亦皆有可觀者。然終 不離天聖、元祐之故步,去盛唐為益遠。下至蕭、趙二 氏,氣局荒頹,而音節促迫,則其變又極矣。由此觀之, 詩之格力崇卑,固若隨世而變遷,然謂其「皆不相師」, 可乎?第所謂「相師」者,或有異焉:其上焉者師其意,辭 固不似,而氣象無不同;其下焉者師其辭,辭則似矣。 求其精神之所寓,固未嘗近也。然唯深於比、興者,乃 能察知之耳。雖然,為詩當自名家,然後可傳於不朽。 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僕,尚烏得謂之 詩哉!是何者?詩乃吟詠性情之具,而所謂《風》《雅》《頌》者, 皆出於吾之一心,特因事感觸而成,非智力之所能 增損也。古之人其初雖有所沿襲,末復自成一家言, 又豈規規然必於相師者哉?嗚呼!此未易為初學道 也。近來學者類多自高,操觚未能成章,輒闊視前古 為無物,且揚言曰:「曹、劉、李、杜、蘇、黃諸作雖佳,不必師 吾即師,師吾心耳。故其所作,往往猖狂無倫,以揚沙 走石為豪,而不復知有純和沖粹之意,可勝嘆哉!可 勝嘆哉!濂非能詩者,因足下之言,姑略誦所聞如此, 唯足下裁擇焉。」不宣。濂白。

《鳳臺詩社序》
盧祥

詩自三百篇既刪之後,大雅不作,正聲微茫久矣。漢 魏以來,迄今千有餘年,作者數百家,其體屢變。聲律 雖不逮古,而其間傑然名家者,則有若蘇、李之高妙, 曹、劉之豪逸,陶、阮之沖澹,謝、鮑之峻潔,徐、庾之華麗, 韓、柳之邃古,李、杜之風雅,元、白之雄深,韋、孟之微婉, 東坡之「直節勁氣,魯直之風韻灑落」,王、曾、虞、楊、范、揭 諸公之詩,見於《皇元風》《雅》。我朝諸名公之作,播於《雅》 《頌》《正音》者,皆造一偏之極而可為法者也。匪若六朝 綺靡,晚唐流麗,沈宋諂諛,溫李淫艷者比。於戲,詩亦 難能也哉!予自束髮,即嘗肆力於詩,諸家體製,靡不 探索而依倣之。今白髮種種,老將至矣,而猶未得其 要妙。邇以內憂歸適樂平,吳侯來尹,作興斯文,振起 儒風。邑之能詩止齋何潛淵等十五人,結社於鳳臺 之側,期以月旦各㩦所作而會評焉,蓋倣古人「香山 白社」之意也。詩積既多,而屬予序。予觀諸作,皆炳蔚 成章,鏗鏘有聲,猶綺縠具陳、金石迭奏者也。然性情 發見,則各有不同焉。若止齋何潛淵、朴菴夏侯恭之 古澹晚節,李濬、柏庭、梁遂奇之森嚴,范震、董恕之質 直,黃統、陳慤、黎都、翟傑之清新,陳珪、蔡軾之華,朱恪 之雄,張玹之實,思貽、羅泰之豪邁不羈也。繼而入社, 則又有陳淑、陳肅、房昌、關繹、翟季真之五人焉。於戲! 諸君子之詩信美矣,而自以為未至,結社以求相長 之益,他日所至,詎可量乎!雖然,詩貴從容涵蓄,美刺 不露,發乎性情,止乎禮義,而以忠厚為主,則不失其 正矣。誠能取所長,棄所短,舍其偏,用其全,求詣古詩 人之極致,集諸家之大成,以成和平淳雅之音,以頌 雍熙泰和之治,則人將曰「《大雅》復作」,刪後有詩,顧不 韙歟!是為序。

《與王遵巖參政》
唐·順之

不會兄於武夷,終是此生不了心事,三年之間定當 發興耳。近來有一僻見,以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 南豐,三代以下之詩,未有如康節者。然文莫如南豐, 則兄知之矣;詩莫如康節,則雖兄亦且大笑。此非迂 頭巾論道之說,蓋以為詩思精妙,語奇格高,誠未見 有如康節者。知康節詩者,莫如白沙翁。其言曰:「子美 詩之聖,堯夫更別傳。後來操翰者,二妙罕能兼。此猶 是二影。子之見康節,以鍛煉入平淡,亦可謂語不驚 人死不休者矣,何待兼子美而後為工哉!古今詩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