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8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九言如「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泂」,「酌彼行潦,挹彼注 茲」之類,則皆間見雜出,不以成章,況成篇乎?是詩以 四言為主也,然分章複句,易字互文,以致反覆嗟嘆 詠歌之趣者居多。迨漢韋孟始製長篇,而古詩之體 稍變矣。故今採漢、魏以來四言諸詩,分為正變二體 而列之,使學者有攷焉。至論其正體,則梁劉勰所謂 「以雅潤為本」是也。其三言詩,梁任昉以為晉散騎常 侍夏侯湛作。然攷漢樂府《練時日》《天馬》等歌皆三言, 則非始於湛明矣。今見本類,故茲不列。

《五言古詩》

按:宋嚴羽云:「《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沈宋律詩。 然論者謂五言之原,生於《南風》,衍於五子之歌。逮漢 蘇、李始以成篇,嗣是汪洋於漢、魏,汗漫於宋、晉,至陳、 隋而古調絕矣。唐初承前代之弊,幸有陳子昂起而 振之,遏貞觀之微波,決開元之正派,於時李、杜、王、孟」 之徒,相繼有作,元和以下,遺響復息。故今採漢、魏以 來古詩以類列之,斷自韋應物、韓愈而止。至論其體, 則劉勰所云「五言流調,清麗居宗」者是也。他如《扶風 歌》《五君詠》《夏日嘆》等篇,雖云五言,實為雜體,故茲不 載。

《七言古詩》

按:本朝徐禎卿云:「七言沿起,咸曰《柏梁》,然《甯戚》《叩牛》, 已肇《南山》之篇矣。其為則也,聲長字縱,易以成文,故 蘊氣琱辭,與五言略異。漢、魏諸作,既多樂府,唐代名 家,又多歌行,故有此類,所錄無幾。然樂府歌行貴抑 揚頓挫,古詩則優柔和平,其體自不同也。」

《雜言古詩》

按:古詩自四、五、七言之外,又有雜言,大略與樂府歌 行相似,而其名不同,故別列為一體。

《近體歌行》

按:「歌行有有聲有詞」者,樂府所載諸歌是也。有有詞 無聲者,後人所作諸歌是也。其名多與樂府同,而曰 「歌」、曰「行」,曰「吟」、曰「辭」、曰「曲」、曰「篇」,曰「詠」、曰「謠」、曰「歎」、曰「哀」、曰 「怨」、曰「別」,則樂府所未有。蓋即事命篇,既不沿襲古題, 而聲調亦復相遠,乃詩之三變也。故今不入樂府,而 以近體歌行括之。

《近體律詩》

按:律詩者,梁、陳以下聲律對偶之詩也。蓋自《𨚍風》有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之句,其屬對已工。《堯典》有「聲依 永,律和聲」之語,其為律已具。梁、陳諸家漸多儷句。唐 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號為律詩。其後寖 盛,雖不及古詩之高遠,然其詩一、二名起聯,又名發 句;三、四名頷聯;五六名頸聯;七八名尾聯,又名落句。 間有變體,各附注之。其三韻則五言中之別體也,故 列於五言之後。梁、陳至隋,是為律祖。由唐高祖武德 初至元宗開元初,為初唐。由開元至代宗大曆初,為 盛唐。由大曆至憲宗元和末,為中唐。自文宗開成初 至五季為晚唐。宋詩尚理而病於意興,故今所錄,斷 自唐止,不使氣格凡下者雜焉。至論其體,則一篇之 中,抒情寫景,或因情以寓景,或因景以見情。大抵以 格調為主,意興經之,詞句緯之,以渾厚為上,雅淡次 之,穠豔又次之。若論其難易,則對句易工,結句難工, 發句尤難工。七言視五言為難,五言不可加,七言不 可減為尤難。學者知之。

《排律詩》

按:「排律」原於顏、謝諸人。梁、陳以還,儷句尢切。唐興,始 專此體而有「排律」之名。不以鍛鍊為工,而以布置有 序、首尾通貫為尚。

《絕句詩》

按:絕句詩原於樂府,五言如《白頭吟》《出塞曲》《桃葉歌》 《歡聞歌》《長于曲》《團扇郎》等篇,七言則如《挾瑟歌》《烏棲 曲》等篇。下及六代,述作漸繁,唐初穩順聲勢,定為絕 句。絕之為言截也,即律詩而截之也。故凡後兩句對 者,是截前四句,前兩句對者是截後四句;全篇皆對 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對者,是截首尾四句。故唐人絕 句皆稱「律詩。」大抵以第三句為主,須以實事寓意,則 轉換有力。

《六言詩》

按:六言詩昉於漢司農谷永,魏、晉間曹、陸間出,其後 作者漸多,然不過詩人賦詠之餘耳。

《拗體》

按:律詩平順穩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為主。如首句、 第二字用平聲,則二句、三句當用仄聲,四句、五句當 用平聲,六句、七句當用仄聲,八句當用平聲。用仄反 是,若一失粘,皆為拗體。其詩有入此體而已見《律詩 絕句類》者,即注其下,今復採其所未錄者列之。又有 句不拗而字拗者,亦附著焉。

《和韻詩》

按:和韻有三體:一曰依韻,謂同在一韻中而不必用 其字也;二曰次韻,謂和其原韻而先後次第皆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