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1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高祖時,韋萬石定《凱安舞》,六變,一變象龍興參墟,二 變象克定關中,三變象東夏賓服,四變象江淮平,五 變象獫狁伏從,六變「復位以崇」,象兵還振旅。又有《七 德》《九功》《上元》三舞。

《唐太廟二舞及群室舞歌》

太廟降神用文舞,每室酌獻,各用其廟之舞,禘祫亦 如之。亞、終獻用武舞。獻祖《光大之舞》,懿祖《長發之舞》, 太祖《大政之舞》,世祖《大成之舞》,高祖《大明之舞》,太宗 《崇德之舞》,高宗《鈞天之舞》,中宗《太和之舞》,睿宗《景雲 之舞》,元宗《大運之舞》,肅宗《惟新之舞》,代宗《保大之舞》, 德宗《文明之舞》,順宗《大順之舞》,憲宗《象德之舞》,穆宗 《和寧之舞》,敬宗《大鈞之舞》,文宗《文成之舞》,武宗《大定 之舞》,昭宗《咸寧之舞》。

《雜舞》

自周有《縵樂》、散樂,漢、魏因之。又前世樂飲,酒酣必起 自舞,往往以舞相屬。屬者,代起舞,若飲酒以桮相屬 然。謝安舞以屬桓嗣是也。宋武帝大明中,存《鞞》《拂》、雜 舞,合之鍾石,施於殿庭。王僧虔以為乖於雅體。隋牛 弘請存《鞞》《鐸》《巾》《拂》四舞,並陳宴會。唐世雜舞二十有 五,抑甚矣!特取魏、晉諸舞,存其名及詞之可觀者。

《鞞舞》

鞞亦作「鼙」,漢代施於燕享。漢歌五篇:一《關東有賢女》, 二《章和二年中》,三《樂久長》,四《四方皇》,五《殿前生桂樹》。 靈帝時有李堅能之。魏武帝令依前曲,改作新歌五 篇:一《明明魏皇帝》,二《太和有聖帝》,三《魏曆長》,四《天生 烝民》,五《為君既不易時》。曹植亦作五篇:一《聖皇》,二《靈 芝》,三《大魏》,四《精微》,五《孟冬》,晉武帝令傅元作歌五篇, 陳於《元會》,一《洪業》,二《天命》,三《景皇帝》,四《大晉》,五《明君》。 宋明帝自改歌辭,至梁,謂之《鞞扇舞》。周捨有詞三篇。 今攷漢、魏及宋明帝之詞皆亡,自植而下雖存,殊不 足取。唯傅元《明君》一篇,剴切有足感者。

《槃舞》

即《七槃舞》也。漢時有此曲。至晉武帝太康中,加以《桮 矜》手以接桮槃反覆之,故又名《桮槃舞》。其歌首句曰 《晉世寧》,故又名《晉世寧舞》。至宋改為《宋世寧》,齊改為 《齊世昌》,唐復謂之《槃舞》。

《鐸舞》

振鐸而舞也。古辭一篇曰「聖人制禮樂」,其實譜也。魏 曰《太和時》,晉曰《雲門》,並陳於元會。其後宋明帝、梁、周 捨各為之辭。

《幡舞》

晉《元會》曲也。宋明帝自改歌辭。

《白紵舞》

舞辭有巾袍之言,紵本吳地所出。又晉俳歌云:「皎皎 白緒,節節為雙。」吳音呼緒為紵,故疑白紵為吳舞。晉 辭新舊合三篇,宋明帝一篇,鮑照四篇,梁武帝二篇, 張率九篇。其後武帝又命沈約撰《四時白紵》并《夜白 紵》共五篇,蓋因古辭而衍之也。

《拂舞》

《拂舞》,出自江左,陳於殿庭,蓋《周禮》帗舞之遺意。晉詞 五篇:一《白鳩》,二《濟濟》,三《獨漉》,四《碣石》,五《淮南王》。其《碣 石》一篇,又自為四章,曰「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 壽而獨一篇最工。景王至朱鮑照,為詞四篇。

《白符舞》

一名《鳧鳩舞》,疑即《拂舞》之首篇。或云吳人患孫皓虐 政,思屬晉而作。至梁、吳均訛為《白陌鳩》。

《琴曲歌辭》

辭之和暢曰暢,堯作《神人暢》是也。立操曰操,舜作《思 親操》,及陳暘《樂書》所載十二操之類是也。引說其事 曰引,魯有《關雎引》及《樂書》《九引》之類是也。吟詠其事 曰吟,若《箕子吟》《夷齊吟》之類是也。習弄曰弄,若《廣陵 弄》之類是也。條理曰調,若《子晉調》之類是也。倚琴而 歌曰歌,舜作《南風歌》及《樂書》「五歌」之類是也。「五歌一」 《鹿鳴》,周大臣傷時在位而作也;二《伐檀》,魏國女閔傷 怨曠而作也;三《騶虞》,召國女傷失嘉惠而作也;四《鵲 巢》,召國男悅貞女而作也;五《白駒》,哀世失朋友而作 也;十二操:一《將歸》,二《猗蘭》,三《龜山》,四《越裳》,周公為其 重譯來享而作也;五《拘幽》,六《岐山》,七《履霜》,八《雉朝飛》, 牧犢子感雙雉而作也;九《別鶴》,十《殘形》,曾子夢狸而 作也;十一《水仙》,伯牙為仙舞而作也;十二《襄陵》,伯牙 為子期而作也;九引:一、《列女》,楚樊姬所作也;二《伯姬》, 魯保母為伯姬而作也;三《貞女》,魯漆室女所作也;四 《思歸》,衛女所作也;五《霹靂》,楚商梁遇風雨而作也;六 《走馬》,樗里牧恭感天馬而作也,故亦名天馬;七《箜篌》, 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八琴引》,秦屠門高所作也。 《九楚引》,楚龍丘子高所作也。

《相和歌辭》

按:《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蓋因絃管 金石,造歌以被之者也。其別有《相和引》《相和曲》,《吟漢 曲》,《平調曲》《清調曲》《側調曲》《瑟調曲》《楚調曲》,並列于《相 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