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1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嘗作《大宋樂章》九首,取九成、九夏之義,以頌國家盛

德,其文甚工。」

《韓駒傳》:「政和中,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駒言,國家 祠事歲一百十有八,用樂者六十有二,舊撰樂章,辭 多牴牾。於是召三館士分撰《親祠》《明堂》《圜壇》《方澤》等 樂曲五十餘章,多駒所作。」

《江行雜錄》:紹興二十八年,將郊祀,有司以太常樂章 篇序失次,文義弗協,請遵真宗、仁宗朝故事,親製祭 享樂章。詔從之。自郊社、宗廟等共十有四章,肆筆而 成,睿思雅正,宸文典贍,所謂大哉王言也。

樂府部雜錄

《顏氏家訓》:「古樂府歌詞,先述三子,次及三婦,婦是對 舅姑之稱。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調絃未遽央』。」古者 子婦共事舅姑,旦夕在側,與兒女無異,故有此言。丈 人亦長老之目。今世俗猶呼其祖考為先亡丈人,又 疑「丈」當作「大。」北間風俗,婦呼舅為大人,公,「丈」之與大, 易為誤耳。近代文士頗作三婦詩,乃為匹嫡並耦,己 之群妻之意,又加鄭衛之辭,大雅君子何其謬乎? 古樂府歌《百里奚》詞曰:「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 雌,吹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吹當作炊煮之炊。按蔡 邕《月令章句》曰:「鍵關,牡也,所以止扉,或謂之剡移。」然 則當時貧困,并以門牡木作薪炊耳。《聲類》作扊,又或 作扂。

《澠水燕談錄》:「慶曆中,歐文忠公謪守滁州,有琅邪幽 谷,山川奇麗,鳴泉飛瀑,聲若環佩。公臨聽忘歸,僧智 仙作亭其上,公刻石為記,以遺州人。既去十年,太常 博士沈遵好奇之士,聞而往游,其山水秀絕,以琴寫 其聲,為《醉翁吟》,蓋宮聲三疊。後會公河朔,遵援琴作 之,公歌以遺遵,并為《醉翁引》以敘其事。然調不主聲」, 為知琴者所惜。後年公薨,遵亦沒。其後廬山道人崔 閒,遵客也,妙于琴理,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于 東坡居士子瞻,以補其闕,然後聲詞皆備,遂為琴中 絕妙。好事者爭傳其詞,曰:「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 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簣過 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第二疊汎聲,同此。醉翁嘯詠, 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 水有時而回淵。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 間。試聽徽外三兩絃,方其補詞,閑為弦其聲。」居士倚 為詞,頃刻而就,無所點竄。遵之子為比丘,號本覺真 禪師,居士書以與之云:「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 手,有不相應。沈君信」手彈而與泉合,居士縱筆作詞 而與琴會。此必有真同者矣。

《緗素雜記》:唐溫庭筠嘗補古樂府《湖陰詞》,其序云:「王 敦舉兵至湖陰,明帝微行,視其營伍,由是樂府有《湖 陰曲》而亡其詞。」因附云云。按《前史王敦傳》云:「敦至蕪 湖上表。」又云:「帝將討敦,微服至蕪湖,察其營壘。司徒 導與王舍書曰:『大將軍來屯于湖』。」《明帝紀》云:「敦下屯 于湖。」《周琦傳》云:「王敦軍敗于湖。」又:「甘卓進爵于湖侯」, 王允之鎮于湖。按《晉書地理志》,丹陽郡統縣十二,有 蕪湖縣。讀史者當以「帝微行至于湖」為斷句。謂之《微 行》,則陰察其營壘可知,不當云湖陰也。然則古樂府 之命名既失之矣,而庭筠當改曰《于湖曲》,乃為允當。 其《湖陰詞》云:「祖龍黃鬚珊瑚鞭,鐵驄金面青蓮錢。」謂 明帝為祖龍,又誤也。蓋《史記》載始皇為祖龍者,祖始 也。龍者,入君之象也。以其自號始皇,故謂之祖龍耳, 其他安可稱乎?

《容齋隨筆》: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於唐,而以州名者 五:伊、涼、熙、石、渭也。涼州今轉為梁州,唐人已多誤用, 其實從西涼府來也。凡此諸曲,惟《伊涼》最著,唐詩詞 稱之極多,聊紀十數聯以資談助。如「老去將何散旅 愁,新教小玉唱伊州。」「求守管絃聲款逐,側商調裏唱 《伊州》。」「鈿蟬金鴈皆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公子邀歡」 月滿樓。雙成揭調唱《伊州》。賺殺唱歌樓上女,《伊州》誤 作石州聲。胡部笙歌西部頭,梨園弟子和《涼州》。唱得 《涼州》意外聲,舊人空數米嘉榮。《霓裳》奏罷唱梁州,紅 袖斜翻翠黛愁。行人夜上西城宿,聽唱《涼州》雙管逐。 丞相新裁別離曲,聲聲飛出舊《梁州》。只愁拍盡涼州 杖,畫出風雷是撥聲。一曲《涼州》今不「清,邊風蕭颯動 江城。滿眼由來是舊人,那堪更奏《梁州曲》。昨夜蕃軍 報國讎,沙州都護破梁州。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 道取涼州。」皆王建、張祜、劉禹錫、王昌齡、高駢、溫庭筠、 張籍諸人詩也。

《容齋續筆》:薛道衡以「空梁落燕泥」之句為隋煬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