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2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徐師曾文體明辯》

《雜著》

按雜著者,詞人所著之雜文也。以其隨事命名,不落 體格,故謂之雜著。劉勰云:「並歸體要之詞,各入討論 之域。」正謂此也。

《符命》

按:「符命」者,稱述帝王受命之符也。其文肇於相如。揚 雄《美新》、班固典,引邯鄲淳《受命述》,相繼有作,而《文選》 遂立《符命》一類以列之。今聊採二首,庶俾馳騁文藝 者,不蹈劉勰勞深勣寡之誚云。

《原》

按:《字書》云:「原者,本也。」謂推論其本原也。自唐韓愈作 《五原》而後人因之,雖非古體,然其愬原於本始,致用 於當今,則誠有不可少者。至其曲折抑揚,亦與論說 相為表裏,無甚異也。

《述》

按:《字書》云:「述,撰也。纂撰其人之言行以俟考也。」其文 與行狀同,不曰狀而曰「述」,亦別名也。

《志》

按:字書云:「志者,記也。」字亦作誌。其名起於《漢書十志》, 而後人因之。大抵記事之作也。它如墓誌別為一類。

《紀事》

按:「紀事」者,記志之別名,而野史之流也。古者史官掌 紀時事,而耳目所不逮,文人學士遇有見聞,隨手紀 錄,以備史官之採擇,以裨史籍之遺亡,故以「紀事」括 之。嗚呼!史失而求諸野,其不以此也哉!

《說書》

按:說書者,儒臣進講之詞也。人主好學,則觀覽經史, 而儒臣因說其義以進之,謂之「說書。」惟《蘇文忠公集》 有《邇英進讀》數條,而《文鑑》取以為說書題。及觀《王十 朋集》,似稍不同,然亦不能敷陳大義。今制,經筵進講 亦有講章,首列訓詁,次陳大義,而以規諷終焉。欲其 易曉,故篇首多用俗語,與此類所載者敻異。

《義》

按《字書》云:「義者,理也。」本其理而疏之,亦謂之義。若《理 記》所載《冠義》《祭義》《射義》諸篇是已。後人依倣,遂有是 作,至宋文鑑乃有之,而其體有二,一則如古冠義之 類,一則如今明經之詞。夫自唐取士,有明經一科,而 宋興因之,不過試以墨書帖義,徒取記誦而已。神宗 時,王安石撰《周禮》《詩》《書》三經義,頒行試士舊法,始變 其所製義式,至今倣之。厥後安石之義,廢格不用。張 庭堅《經義》二篇,豈其遺式歟?方今駢儷之詞,與庭堅 之式不合,毋乃異於當時立法之初意乎?

《上梁文》

按:《上梁文》者,工師上梁之致語也。世俗營構宮室,必 擇吉上梁,親賓裹麪雜它物稱慶,而因以犒匠人。於 是匠人之長以麪拋梁,而誦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 皆用儷語,而中陳六詩,詩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蓋 俗體也。今錄之以備一體。

《文》

按:編內所載,鈞謂之「文」,而此類獨以「文」名者,蓋文中 之一體也。其格有散文,有韻語,或倣《楚辭》,或為四六, 或以盟神,或以諷人,其體不同,其用亦異。

雜文部紀事

《隋書劉炫傳》:「炫歸於家,以教授為務。太子勇聞而召 之。既至京師,敕令事蜀王秀,遷延不往。蜀王大怒,枷 送益州。既而配為帳內,每使執杖為門衛。俄而釋之, 與校書史。炫因擬屈原卜居」為「筮塗以自寄。」

《宋史薛居正傳》:「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人。父仁謙,周 太祖賓客。居正少好學,有大志。清泰初,舉進士不第, 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俶儻,識者以為有公輔之量。 踰年登第。」

《家愿傳》:「愿,眉山人,父勤國。熙寧、元豐諸人紛更,而元 祐諸賢矯枉過正。勤國憂之,為築室作室,喻二蘇讀 之敬歎。」

《卻掃編》:范忠宣公守許昌,鄒侍郎志完為教授。嘗因 宴集,吏請樂語,公命鄒為之。鄒辭以為備官師儒,而 為樂語,恐非所宜。公深引咎謝焉,自是大相知。 《東坡志林》:元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夢數 吏人持紙一幅,其上題云:《請祭春牛文》。余取筆疾書 其上云:「三陽既至,庶草將興。爰出土牛,以戒農事。衣 被丹青之好,本出泥塗成毀,須臾之間,誰為喜慍。」吏 微笑曰:「此兩句復當有怒者。」旁一吏曰:「不妨,此是喚 醒他。」

《春渚紀聞》:東坡先生惠州白鶴峰上梁文云:「自笑先 生今白髮,道傍親種兩株柑。」時先生六十二歲也。意 謂不十年不著子,恐不待也。章申公父銀青公俞,年 七十,集賓親為慶會。有餉柑者,味甘而實極瑰大。既 食之,即令收核,種之後圃。坐人竊笑,蓋七八也。後公 食柑十年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