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2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洞仙歌令》,蓋公以此敘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 代及國初未之有也。

《墨客揮犀》:子瞻嘗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棋、喫 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子瞻之詞雖工,而多 不入腔,正以此不能唱曲耳。

《竹坡詩話》:大梁羅叔共為余言:頃在建康士人家,見 王荊公親寫小詞一紙,其家藏之甚珍。其詞云:「留春 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怜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東風 自在楊花。」荊公平生不作是語,而有此何也?儀真沈 彥述謂余言:荊公詩:「繁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 須多。」「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干」等篇,皆平 甫詩,非荊公詩也。沈乃元龍家婿,故嘗見之耳。叔共 所見,未必非平甫詞也。

《泊宅編》:秦觀字少游,嘗眷蔡州一妓陶心者,作《浣沙 溪》詞,中二句:「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當戶照綢繆。」缺 月、三星,蓋「心」字。愛其善狀物,故書之。此乃誤記東坡詞耳少游詞云 一鉤殘月帶三星也

《曲洧舊聞》:詞起於唐人,而六代已濫觴矣。梁武帝有 《江南弄》,陳後主有《玉樹後庭花》,隋煬帝有《夜飲朝眠 曲》,豈獨五代之主?蜀之王衍、孟昶,南唐之李璟、李煜, 吳越之錢俶,以工小詞為能文哉。王衍之「月明如水 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癡人」,李玉簫愛賞之,元人用為 傳奇。孟昶之「冰肌玉骨清無汗」,東坡復衍足其句。錢 俶之「金鳳欲飛遭掣搦,情脈脈行,即玉樓雲雨隔。」為 藝祖歎賞,惜無全篇,而亦流遞於後矣。

《可談》:子瞻曾為先公言:「書傳間出疊字,皆作二小畫 于其下。樂府有《瑟二調歌》,平時讀作『瑟瑟』,後到海南, 見一黥卒,自云元係教坊瑟二部頭,方知當作『瑟二』, 非『瑟瑟』也。子瞻好學,彌老不衰,類皆如此。」余嘗訪教 坊瑟二事云:每色以二人,如笛二箏二,總謂之「色二。」 不作「瑟」字,不知果如何。

樂府有《菩薩蠻》,不知何物。在廣中見呼蕃婦為《菩薩 蠻》,方識之。

《石門題跋》:「東坡登平山堂,懷醉翁,作此詞。張嘉甫謂 予曰:『時紅妝成輪,名士堵立,看其落筆,置筆目送萬 里,殆欲仙去爾。余衰退,得觀此於祐上座處,便覺煙 雨孤鴻在目中矣』。」

《容齋四筆》:朱載,舒州桐城人,為黃州教授。有詩云:「官 閒無一事,蝴蝶飛上階。」東坡公見之,稱賞再三,遂為 知己。中書舍人新仲翊,其次子也,有家學,十八歲時, 戲作小詞,所謂「流水泠泠,斷橋斜路梅枝亞」者。朱希 真見而書諸扇,今人遂以為希真所作。又有摺疊扇 詞云:「宮紗蜂趕梅,寶扇鸞開趐數摺。聚清風,一捻生 秋意。搖搖雲母輕,裊裊瓊枝細,莫解玉連環,怕作飛 花墜。」公親書槁固存,亦因張安國書扇而載于《于湖 集》中。其《詠五月菊》詞云:「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 香。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菖蒲九節,金英滿 把,同泛瑤觴。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傲羲皇。淵明於 五六月,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用 此事於《五月菊》,詩家嘆其精切云。

《演繁露》:魏、晉、唐郊廟歌,率多四字為句。唐曲在者,如 《柳枝》《竹枝》、款乃句,皆七字,不知當時歌唱,用何為調 也。張華表曰:「漢氏所用文句,長短不齊。」則今人以歌 曲為長短句者,本張華所陳也。

《范石湖集》樂府有五雜組及兩頭纖纖,殆類小令。孔 平仲最愛作此,以為詞戲,故亦效之。作《五雜組》詞云: 「五雜組,同心結。往復來,當窗月。不得已,話離別。五雜 組,流蘇縷。往復來,臨行語。不得已,上馬去。五雜組,迴 紋機。往復來,錦梭飛。不得已,獨畫眉。五雜組,綵絲鍼。 往復來,鳥投林。不得已,夢孤衾。五雜組,綬若若。往復 來,大車鐸。不得已,去丘壑。五雜組,侯門戟。往復來,道 上檄。不得已,天涯客。五雜組,漢旌斾。往復來,賓鴻字。 不得已,餐氈使。五雜組,非煙雲。往復來,朝馬塵。不得 已,攖龍鱗。」又作《兩頭纖纖》詞云:「兩頭纖纖探官繭,半 白半黑鶴氅緣。腷腷膊膊上帖箭,磊磊落落封侯面。 兩頭纖纖小秤衡,半白半黑月未明。」腷腷膊膊扣戶 聲,磊磊落落金盤冰。

《老學庵筆記》:魯直在戎州,作樂府曰:「老子平生,江南 江北,愛聽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予在蜀 見其槁,今俗本改笛為「曲」,以協韻,非也。然亦疑「笛」字 太不入韻。及居蜀久,習其語音,乃知瀘戎間謂笛為 曲,故魯直得借用,亦因以戲之耳。

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詞多不協。晁以道云: 「紹聖初,與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則 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耳。」

《後山詩話》:黃詞云:「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蓋 韓詩有云:「斷送一生惟有酒,破除萬事無過酒。」才去 一字,遂為切對,而語益峻。又云:「杯行到手更留殘,不 道月明人散。」謂思相離之憂,則不得不盡,而俗士改 為留連,遂使兩句相失。正如論詩云:「一方明月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