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2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 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飽藜藿者鄙膏粱,樂貧賤者薄富貴。安義命者輕死 生,遠是非者忘臧否。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勞,老必安逸。

與善人交,有終身了無所得者。與不善人交,動靜語 默之間,亦從而似之,何耶?人性如水,為不善如就下 故《易》,安可不擇交。

「《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不臨財」,不見義士之節。 耳雖聞,目不親見者不可從而言之,流言可以惑眾, 若文其言而貽後世,恐是非邪正失實。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好勝者必爭,貪榮者必辱。

張飽帆於大江,驟駿馬於平陸,天下之至快,反思則 憂。處不爭之地,乘獨後之馬,人或我嗤,樂莫大焉。 聞見前錄康節先生嘗誦希夷先生之語曰:「得便宜 事不可再作,得便宜處不可再去。」又曰:「落便宜是得 便宜。」故康節詩云:「珍重至人。」嘗有語:「落便宜是得便 宜。」蓋可終身行之也。

《聞見後錄》:呂申公云:「唯人主之眷不可恃。」

范直方誦忠宣《答德孺論邊事書》云:「大輅與柴車爭 逐,明珠與瓦礫相觸。君子與小人鬥力,中國與外國 較勝負,不唯不可勝,兼亦不足勝,雖勝亦非也。」嗚呼! 甚盛德之言也。范文正公曰:「吾遇夜就寢,即自計一 日飲食奉養之費及所為之事,果自奉之費與所為 之事相稱,則鼾鼻熟寐,或不然,則終夕不能安眠,明」 日必求所以稱之者。

《後耳目志》:「著書忌早,處事忌擾,立朝忌巧,居室忌好, 作《四忌銘》,以致吾老。」

饑信租,旅信奴,病信藥,老信書。

《談苑》:呂文靖教馬子山云:「『事不要做到十分』。子山初 老喻其旨,其後語人云:『一生只用此一句不盡』。」李若 谷教一門生云:「『清勤和緩』。門人曰:『清廉勤瘁和同,則 聞命矣,緩安可為也』?李公云:『天下甚事不是忙後壞 了』?」韓稚圭教一門生云:「『穩審著大事將做小事做,小 事將做大事看』。胡瑗教人心中稍疑,事便不要做。」永 叔言:「觀人題壁,便可知其文章。」

《卻掃編》:王侍郎渙之常言:「乘車常以顛墜處之,乘舟 常以覆溺處之,仕宦常以不遇處之,無事矣。」

《稗史》:慈湖訓後學云:「腹不飽詩書甚於餒,目不接前 輩甚於瞽,身不遠聲利甚於穽,骨不脫俗氣甚於痼。」 楊敬仲先生曰:「仕宦以孤寒為安身,讀書以飢餓為 進道,骨肉以不得信為平安,朋友以相見疏為久要。」 理到之言也。

《寓簡》,予壯歲嘗於座右書云:「侈心生當念敗德,淫心 生當念速死。此未能戒定者,攝心以其所畏也。 處困之極,時命未通,但可安貧守靜,修身養氣,以道 自娛。一切外事,盡當屏絕,雖博戲諧謔,過從遊觀,亦 且暫置。非省事聊遠悔吝,晏坐一室,數息寧神,隱忍 無為,必逢亨會。有外事來,觸此境界,便當猛省。極力 止之。」

以飢為飽,如以退為進乎?飢未餒也,不及飽耳。「已飢 而食,未飽而止」,極有味且安樂法也。

《晁氏客話》:鄒志完云:「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 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矣。」

陳襄《述古》云:「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 下矣。」

楊中立云:「人要為善,須先明善始得。」

陳并巨中《勸學文》云:「凡不可與父兄師友道者,不可 為也;凡不可與父兄師友為者,不可道也。」

「止罵」所以助罵,「助罵」所以止罵也。

凡世間一切好惡甘苦事,把來做喫飯著衣,安排本 分。合做著便無事。稍有厭惡心,更無是處。

子中云:「知道易,勿言難。」知道而言之,尚與道為二;不 言,則與之為一矣。幾叟云:「有勿言心,去道愈遠矣。」 論理,論己之所當為,須從根本論;論事,論古人之所 為,須就事勢上論。

有諸中必施於事,乃為善。誠甫曰:「君子存其在我者, 物來斯應,何必尋事做?存其在我,應物而未嘗誤,乃 為善也。」

范文正有言:《作官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

出無謂之言,行不必為之事,不如其已。

以簡傲為高,以諂諛為禮,以刻薄為聰明,以闒葺為 寬大,胥失之矣。

以有心息念,則愈紛擾。一寓諸敬,則俱無事。

「多權」者害誠,好功者害義,取名者賊心。

「學不貴博」,貴於正而已矣;言不貴多,貴於當而已矣; 政不貴詳,貴於順而已矣。

「學為易,知之為難。」知之非難也,體而得之為難。《致曲》 者,就其曲而致之也。

吾未見「嗇於財而能為善者也,吾未見不誠而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