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2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善者也」,

「形易則性易」,性非易也,氣使之然也。

德盛者言傳,文盛者言亦傳。

名數之學,君子學之,而不以為本也;「言語有序」,君子 知之,而不以為始也。

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於成物;今之學者為物,其終 至於喪己。

「自夸」者近利,自喜者不進,自大者道遠。

「見攝生者而問長生」,謂之「大愚」;見卜者而問吉凶,謂 之「大惑。」

劉器之云:「富鄭公年八十,書座屏云:『守口如瓶,防意 如城』。」

《視聽抄》媒己之長,有醜其色,暴人之短,與汝為敵。位 卑言高非汝職,交淺言深植荊棘。出於汝口者無跡, 入於人耳者不可滌。汝如弗戒,雖悔何益。

「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物,留有餘不盡之意,以還 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 以還子孫。」馬碧梧嘗題於壁,不知誰語也。

鐵腳道人《霞外雜俎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心術不 可得罪於天地。

毋以嗜慾殺身,毋以貨財殺子孫。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 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 之計。

「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不盡之福以與子孫。」 萬事隨緣。即是「安樂法。」

「《筆疇》。信步行將去,隨天分付來。」此古人之名言也。然 予嘗改之曰:「順理行將去,隨天分付來。」如此則理直 而詞順,為無病矣。何則?為之信步,則有荒唐不檢之 患,何所為而不為哉?彼蒼蒼者,非天也,天之形氣也。 存乎人心而不去,宰於萬物而不頗,此所謂天也。求 天於蒼蒼者為甚急,忘天於方寸者為甚緩,如之何 「而天應邪?《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曰:『視履考祥, 其旋元吉』。福皆自己致之也。若曰『信步行將去,則日 用之間無所用其心,幾於老佛之學矣,其可哉』!」 《歸有園麈談》:「當得意時須尋一條退路,然後不死於 安樂;當失意時須尋一條出路,然後可生於憂患。」 蘇濬《雞鳴偶記》:「精神欲斂,戒於太洩;意味欲」淡,戒於 太浮,一洩則無餘味,一蹶則不復振矣。故喜一事不 若省一事,喜一言不若省一言。

天道忌太侈,而人情爭有餘。夫有餘者,天之所損也。 故量腹而食,可無酖毒矣;容膝而居,可無斧斤矣;擇 地而蹈,可無招蹶矣。

無習難知之語,無貴難能之行,無創難繼之法,無求 難得之物,無示人以難近,無責人以難堪。

有歆艷心便有怨懟心,有迫促心便有厭棄心。無歆 艷則「無怨懟矣,無迫促」則無厭棄矣。

「風光月霽」,是吾心太虛真境;「鳥語花陰,是吾心無盡 生意。」

無事時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時卻放下 此心,坦坦然若無事。

學者不可不擇友。道誼相詆,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 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徵逐,昵友也。 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學主忠信,友先直諒,聖 人之戒嚴哉!

聖賢之言,可以鏤於骨,書於紳;聖賢之行,可以染於 神,薰於識。

陳繼儒《長者言》:「吾本薄福人,宜行厚德事;吾本薄德 人,宜行惜福事。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 腔殺機也。

靜坐然後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後知平日之言躁, 「省事」然後知平日之費閒,「閉戶」然後知平日之交濫, 「寡欲」然後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後知平日之念刻。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士君子盡心利濟,使海內人少他不得,則天亦自然 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吳芾云:「與其得罪於百姓,不如得罪於上官。」李衡云: 「與其進而負於君,不若退而合於道。」二公南宋人也, 合之可作出處銘。

名利壞人,三尺童子皆知之。但好利之弊,使人不復 顧名,而好名之過,又使人不復顧君。父世有妨親命 以潔身,訕朝廷以賣直者,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宦情太濃,歸時過不得;生趣太濃,死時過不得。甚矣, 有味於淡也。

賢人君子專要扶公論,正《易》所謂「扶陽」也。

《清苦》是佳事。雖然,天下豈有薄於自待而能厚於待 人者乎。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 役使鬼神。

士大夫當有憂國之心,不當有《憂國》之語。

屬官論劾上司時論以為快。但此端一開,其始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