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3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大凡字,只聲形二者而已。如『楊』字,木是形,昜是聲,其 餘多有只從聲者。」

凡字,如「楊柳」字,「木」是文;「昜卯」是字;如「江河」字,「水」是文; 「工」「可」是字。字者,滋也,謂滋添者是也。

因說《葉韻》,先生曰:「此謂有文有字。文是形,字是聲。文 如從水,從金,從木,從日,從月之類;字是皮,可工奚之 類。故鄭漁仲云:『文,眼學也;字,耳學也』。蓋以形聲別也。 《說文》亦有誤解者,亦有解不行者,音是徐鉉作,許氏 本無。」

《玉篇》偏旁多誤收者,如者考老是也。

「筆力到則字皆好。如胸中別樣,即動容周旋中《禮》。 鄒德父《楷書大學》,今人寫得如此,亦是難得。只是黃 魯直書,自謂人所莫能及。自今觀之,亦是有好處。但 自家既是寫得如此好,何不教他方正?須要得恁欹 斜則甚。」又:「他也非不知端楷為是,但自要如此寫;亦 非不知做人誠實端慤為是,但自要恁地放縱。」道夫 問:「何謂書窮八法?」曰:「只一點一畫,皆有法度。人言:『永』 字體具八法。」行夫問:「張于湖字何故人皆重之?」曰:「也 是好。但是不把持,愛放縱。本朝如蔡忠惠以前,皆有 典則,及至米元章黃魯直諸人出來,便不肯恁地。要 之,這便是世態衰下。其為人亦然。」以上語類八條 打字,今浙西呼如謫耿切之聲,亦有用去聲處。大抵 方言多有自來,亦有暗合古語者。如浙人謂「不」為「弗」, 又或轉而為「否」,閩人有謂「口」為苦,「走」為「祖」者,皆合古 韻。此類尚多,不能盡舉也。偶讀謖記

張敬夫嘗言:「平生所見王荊公書,皆如大忙中寫,不 知公安得有如許忙事。」此雖戲言,然實切中其病。今 觀此卷,因省平日得見韓公書蹟,雖與親戚卑幼亦 皆端嚴謹重,略與此同,未嘗一筆作行草勢。蓋其胸 中安靜詳密,雍容和豫,故無頃刻忙時,亦無纖芥忙 意,與荊公之躁擾急迫正相反也。書札細事,而於人 之德性,其相關有如此者,某於是竊有警焉。因識其 語於左方。跋韓魏公與歐陽文忠公帖

歐陽公作字如其為文,外若優游,中實剛勁,惟觀其 深者得之。跋歐陽文忠公帖

東坡筆力雄健,不能居人後,故其臨帖,物色牝牡,不 復可以形似校量。而其英風逸韻,高視古人,未知其 孰為先後也。《成都講堂畫象》一帖,蓋屢見之,故是右 軍得意之筆,豈公亦適有會於心與?跋東坡帖 米老書如天馬脫銜,追風逐電,雖不可範以馳驅之 節,要自不妨痛快。朱君所藏此卷,尤為奔軼,而所寫 劉無言詩,亦多奇語,信可寶也。跋米元章帖

書學莫盛於唐,然人各以其所長自見,而漢魏之楷 法遂廢。入本朝來,名勝相傳,亦不過以唐人為法。至 於黃米,而攲傾側媚,狂怪怒張之勢極矣。近歲朱鴻 臚喻工部者出,乃能超然遠覽,追跡元常於千載之 上,斯已奇矣。故嘗集其墨刻以為此卷,而尤以樂毅 書《相鶴經》為絕倫,不知鑒賞之士,以為如何也?跋朱喻二 公法帖 以上文集六條

元何異孫十一經問答

《周禮》

問:「六書之名如何?」對曰:「據《周禮疏》,引許氏《說文》曰一。」

曰「象形」 ,二曰「處事」 ,三曰「會意」 ,四曰「轉注」 ,五曰「諧聲」 ,六曰《假借》。

問:「象形者何?」對曰:「書與畫同。畫取形,書取象」,凡天文,

山川、井邑、草木、人物,鳥獸鬼物,器用服飾,有形者可象,亦有象形兼會意諧聲者。

問:「處事者何?」對曰:「處一作指,象形,指事一也。」象別出。

「為指事。」 「形不可象」 ,則指事,亦有指事而兼象形,會意諧聲者。

問:「會意者何?」對曰:「會意有二體,俱主義文合成字亦」

有三體會意者

問:「轉注者何?」對曰:「諧聲、轉注一也,諧聲別出為轉注。」

有《建類主義轉注》,《建類主聲轉注》,《互體別聲轉注》,《互體別義轉注》。

問:「諧聲者何?」對曰:「諧聲與《五書》同出,《五書》有《窮諧聲》。」

無窮。《五書》尚義,諧聲,尚聲。觸聲成字,不可勝舉。亦有諧聲兼會意者。

問:「假借者何?」對曰:「《六書》唯《假借》難,明假借者,本非己。」

有因他所授,有同音借義不借義,有葉音借義葉音不借義。有因義而借音,有因音而轉借。有語辭之借,有方言之借。又如《詩》之《風》《雅》《頌》,五聲之宮、商、角、徵、羽,十日、十二時辰之字,皆假借也。

趙孟頫松雪齋集

《論書》

書契以來遠矣。中古以六藝為教,次五曰《書》。書有六 義,書由文興,文以義起,學者世習之,四海之內,罔不 同也。秦滅典籍,廢先王之教。李斯變古篆,程邈刱隸 書。隸之為言,徒隸之謂也,言賤者所用也。漢承秦弊, 舍繁趣簡,四百年間,六義存者無幾。漢之末年,蔡邕 以隸古定《五經》、洛陽辟雍,以為復古,觀者車日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