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也。」蓋用此意。《劉向傳》曰:「螽螟螽午。」如淳曰:「螽午猶言 雜沓也。」

詩人以乾鵲對濕螢,唯王荊公以為虔字音見於鵲 之彊彊。《易統卦》曰:「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淮 南子》曰:「乾鵲知來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

舊說董仲舒墓門,人過皆下馬,故謂之「下馬陵」,後人 語訛為「蝦蟆陵。」今荊襄人呼「提」為「堤」,晉絳人呼「梭」為 「莝」,關中人呼稻為「討」,呼釜為「付」,皆訛謬所習,亦曰坊 中語也。

《容齋隨筆》:「今人書二十字為廿,三十字為卅,四十為」 皆《說文》本字也。廿音入,二十并也。卅音先合反,三 十之省,便古文也。「音先立反。數名,今直以為四十 字。」按秦始皇凡刻石頌德之辭,皆四字一句。《泰山辭》 曰:「皇帝臨位,二十有六年。」《琅邪臺頌》曰:「維二十六年, 皇帝作《始之罘頌》曰『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東觀頌》 曰:「維二十九年,皇帝《春游會稽頌》曰:『德惠修長,三十 有七年』。」此《史記》所載,每稱年者,輒五字一句。嘗得《泰 山辭》石本,乃書為廿有六年,想其餘皆如是,而太史 公誤易之,或後人傳寫之訛耳。其實四字句也。 《雲麓漫抄》:本朝有糧料院,按《韻略》料字平聲,解云,「量 也。」乃是量度每月合支糧食之處,作仄聲呼,非是。蓋 俚俗以馬食為馬料,誤矣。

古人多言阿字,如秦皇阿房宮,漢武阿嬌「金屋」,晉尢 甚「阿戎」「阿連」等語極多。唐人號武后為阿武婆,婦人 無名,第以姓加「阿」字。今之官府婦人供狀,皆云「阿王 阿張」,蓋是承襲之舊云。

《野客叢談》,苕谿漁隱曰:「杜子美詩云:『借問大將誰,恐 是霍嫖姚。漢朝頻遣將,應拜霍嫖姚』。按《漢書》顏師古 注:並去聲呼,而此作平聲用,蓋從服虔之音爾。王荊 公詩亦曰:『莫教空說霍嫖姚』,亦以平聲呼,蓋承襲子 美之意也。《聞見錄》亦以子美用『嫖姚』字為失,且譏之 曰:『退之云:『凡為文詞,宜略識字』,有以也夫?二公不深』」 考耳。嫖姚作平聲用,自古已然,不但子美、荊公二人 而已。觀梁蕭子顯詩「夫婿仕嫖姚,十八賈登朝」庾信 詩「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王褒詩「樓蘭校尉稱嫖 姚」,唐人前詩已多如此,而唐人如李嘉祐詩「身逐嫖 姚幾日歸」,高適詩「每逐嫖姚破骨都」,李白詩「將軍兼 領霍嫖姚」,張祐詩「二十逐嫖姚」,羅隱詩「尊罍合伴霍 嫖姚」,李益詩「君逐嫖姚將」,韋應物詩「嫖姚恩顧下,中 有霍嫖姚」,張籍詩「曾將順策佐嫖姚,為佐嫖姚未得 還」,杜牧之詩「鏖兵不羨霍嫖姚」,李商隱詩「五年從事 霍嫖姚」,郎士元詩「壯心竟未嫖姚知」本朝,王元之詩 「繡服霍姚姚」,劉貢父詩「嫖姚不復顧家為」,陳後山詩 「故家文物尚嫖姚」如此甚多,皆知為平聲字用者,未 見有作去聲呼,蓋承襲而然。二公但見子美、荊公用 此,遂以為疑,不知前後之人所用已如此也。

《筆談》云:「『『古人諧聲,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與『李』 字協,用『慶』字『正』字多與『章』字平聲用,恐別有理。古人 諧聲,似此甚多,如『野』字音多與『羽』字音協,『家』字音多 與居字音協,如《詩》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獸之所同, 麀鹿麌麌』,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于淵,或在 于渚』;曰:『鴻鴈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曰: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是「野」字與 「羽」字音協之例也。曰:「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 乃見狂且」;曰「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 居?」曰「昏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是「家」 字與「居」字音協之例也。蓋當時自有北音,且有字協 李字者,不但《毛詩》為然,漢刻中如《吳仲山碑》亦然,「慶」 字協,「章」字不勝其多也。

蔡寬夫《詩話》云:「秦漢以來,字書未備,既多假借,而音 無反切,平仄皆通用,如慶雲、卿雲、皋陶、咎繇之類,大 率如此。」《詩》「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皆以為協 聲。僕謂寬夫之說是矣,然此二字未為不協也。「來」字 協「思」字者,非「來」字,是釐字耳。如康衡詩曰「莫學《詩》康 鼎來康說《詩》解人頤。」是亦以來字協「詩」字。今吳人呼 來為釐,猶有此音。「南」字協音字者,非南字,是吟字耳。 如《文選》賈謐詩曰「昔與二三子,游息承華南。拊翼同 枝條,翻然各異尋」是也。唐人韓柳韻語,如《孟先生詩》 《復志賦》《貞符詩》,多以此協。因而考之,古人協字,必有 其音。又如《毛詩》以下字協「故」字者,是戶字耳。「家」字協 「蒲」字者,是孤字耳;「慶」字協「陽」字者,是羌字與卿字耳。 如《詩》:「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曰:「予 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曰:「先祖是皇,神保 是饗,孝孫有慶,萬壽無疆」之類是也。學者當以類推 之。

洪丞相景伯《隸釋》曰:「『《周官注》,『莪』」、「儀』二字皆音『俄』。《詩》以 『實惟我儀』,協『在彼中河』」,「『『樂且有儀』,協『在彼中阿』,《太元》 亦以『各遵其儀協,不偏不頗』,《左傳》音『蛾』作『蟻』,徐廣音 檥船」作「俄』,《漢碑》凡《蓼》《莪》皆作『蓼儀』」,而《司隸魯峻碑》又 作「蓼。」此猶商之《阿衡》,或為「倚衡」、「猗衡」之例也。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