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上是天倉星,以建辰月祭靈星以求農耕,靈星是天 田星,在於辰位,故農字從辰。陳后山云:「金陵人喜解 字,以同田為富,分貝為貧。」

《汲古叢語》:「《易》之為字,從日從月,日陽而月陰,陰陽之 義配日月也。故日中一畫為奇,月中二畫為偶。奇者 為陽,陽主乾;偶者為陰,陰主坤。乾坤交而六子生。故 易者陰陽交易之義也。」

維園鉛摘。《說文》:直,正見也。從乚從十從目。徐曰:乚隱 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說文》:真僊人變形而登天也, 從匕從目從乚。乚音隱,八所乘載也。徐曰:真者僊也, 化也。匕者化也,反人為匕從目。鹵莽不能識匕隱也。 八其所乘也。乘風雲也。丹鉛云:左傳解詩好是正直 云正直為正,正曲為直。正直二器名。正射鵠也,射禮 「用之,直曲尺也,《梓人》用之。二字之形,即象二器。」 《讀史訂疑》:「『王右軍曾祖即丘子,諱覽,祖侍御史,諱正, 故右軍書《蘭亭記》,『覽』字加『才』」,它書「正』皆作『政』字,以示 諱也。後人不知,相沿用之以為古,不知其于義無當 也。余故表而出之,為書家一刊誤焉。」又如唐人諱虎, 以「虎林」為武林;諱「昺」,以丙丁為景丁;諱「淵」,以殷淵「源」 為深源。宋人諱「𢘆」,以田𢘆為田常,諱「桓。」以齊桓公為 「威公」,諱「貞。」以王文貞旦王文貞曾,俱改為「文正。」其真 諡文正,惟范希文司馬君實而已,在後世俱當訂改 原文,而一切沿用,不知其非何也。

中酒二字,始見於《徐邈傳》。中聖人義,如中著之中,而 音反從平聲。《樊噲傳》項羽既饗軍士中酒,顏注云:飲 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宜從平聲,而音乃竹 仲切,何也?亦猶中興之中,音同竹仲邪?按中酒二字, 來歷之古,無如噲傳,而義乃別取,不為後人語柄,余 故標而出之。

《三餘贅筆》:今書「廿卅二字,按《說文》云:『廿音入,二十并 也。卅,先合反。三十之省,便古文也。《國語》有云『行玉廿 玨者,正作此字。《泰山秦碑》亦云:『皇帝臨立廿有六年』』』。」 是則又以四字為句,而以二十為廿尢,明白矣。 《荊溪疏》。字,字書不載,當作「九」,土人以九里計程,故 名。

《群碎錄》字數:「沈約韻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字,《廣韻》二 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字。」

「行李」,《左傳》李本作。古文使字。宋方勺云:「按黃帝 有《李法》一篇。」師古曰:「李者,法官之號。則李與理通,人 將行,先治裝也。」

「卯」本「柳」字,後借為寅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為西北 之北。

「敬」字從。音棘非苟也,從支,非文也。 瑑音篆。玉不琢不成器。當作「瑑。」

䘒音雖,或作朘,赤子,陰也。《老子》云:「未知牝牡之合而 䘒作,精之至也。」 擘張,手張弩也。蹶張,足踏弩也。

留落不偶霍去病諸宿將嘗留落不偶。註:「留謂遲留, 落謂墮落。」今作流落,誤。

蹇不載,《姓苑》下有「寋」字,音義同。註曰「姓也。」則「蹇」當作 「寋」,《春秋》蹇叔亦應作「寋」,傳寫之誤耳。

《雋永》,雋,肥肉也。

《乘勝逐北》,北音佩,敗也。

弔字,矢貫弓也。古者葬棄中野,《禮》貫弓而弔,以助驅 鳥獸之害。今從口從巾,失其義矣。

《妮古錄》:「長洲李世英精書學,作《韻類》三十卷。其義以 字為本,音為幹義,訓為枝葉,自一而二,井井不紊,凡 十年而成書。從子文仲又本《說文》作《字鎰》五篇,辯點 畫,刊除舛謬,以備一家之言。」

《菽園雜記》:「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阡伯」等字,相傳 始於國初刑部尚書開濟。然宋邊實《崑山志》已有之。 蓋錢穀之數用本字則姦人得以盜改,故易此以關 防之耳。

《震澤長語》:「今宣尼之書,東則朝鮮,西則涼夏,南則交 阯,北則朔易,皆吾故封也。瞿曇之書,能入諸夏,而宣 尼之書不能至跋提河者,以聲音之道障閡耳。所以 日月照處,時傳梵書者,為有七音之圖,以通百譯之 義也。」

梵人別音,在音不在字;華人別字,在字不在音。故梵 有無窮之音,華有無窮之字。梵則音有妙義而字無 文采,華則字有變通而音無錙銖。梵人長於音,所得 從聞入,華人從見入,故以識字為賢知,釋氏以參禪 為大悟,通音為小悟。

《綠雪亭雜言》:「古人制字,富從田,言富自田起也。田從 一口,言有田之入,又貴食之者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