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政反。左師展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漢書》: 「發輕騎夜追之。」又「度幕輕留及輕車將軍」,皆音罄。今 俗語謂單身曰輕身,亦本《孟子》「輕身以先於匹夫」之 語云。

王荊公好解《字說》,而不本《說文》,妄自杜撰。劉貢父曰: 「《易》之《觀卦》,即是老鸛;詩之《小雅》,即是老鴉。」荊公不覺 欣然,久乃悟其戲,又問東坡:「鳩字何以從九?」東坡曰: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恰是九箇又字。言波 者水之皮。」坡公笑曰:「然則滑是水之骨也。」

《說文》:「蠲,馬蠲也,從虫。」引《明堂月令》:「腐草為蠲。明也,洗 也,潔也,除也。」《尚書圖》:「厥政不蠲。」烝馬音圭,《詩》:「吉蠲為 饎。」《左傳》:「蠲其明德。」古有涓圭二音。東坡《醉翁操》:「琅然 清蠲誰彈。」党懷英《題黃彌守吳江新霽圖》詩:「修娥新 粧翠連娟,下拂塵鏡窺明蠲。」又《題採蓮圖》:「紅粧秋水 照明蠲。」又轉音繢。唐太宗詩:「水搖文蠲動,浪轉錦花 浮。」唐世有蠲紙,一名衍波牋,蓋紙文如水文也。 「慮歎變慹,姚佚啟態」八字,真人矢口成文。褚氏解云: 「慮則豫度未來,歎則咨嗟既往,變則輕躁而務作為, 慹則畏懼而不敢動,姚則說失以自肥,佚則縱樂而 忘反,啟則情閒而受物,態則驕矜而長傲。」

壬,擔也,字一作任。《孟子》:「治任將歸。」又負載。注云:「負任 在背,戴任在首。」《曾子》曰:「任重而道遠。」《詩》曰:「我任我輦。」 《淮南子》曰:「任動而車鳴。」所謂任者,皆指擔也。

謁字義有二。《說文》:「謁,白也。」《袁盎傳》:「上謁。」注:「若今通名 也。」士相見禮,聞名於將命者,故將命之人謂之謁者。 古以通名為謁,至漢猶然。晉人謂之門牋,唐人謂之 投刺,今人謂之拜帖。《史記》:「酈生踵軍門,上謁,案劍叱 使者,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入報。」《漢·徐穉傳》:「弔 喪醊酒畢,留謁則去。」注:「謁,刺也。」此謁字,於歇切,又音 葉。訪也,請見也。《汲黯傳》「中三千石拜謁」,《禮記》「請謁則 起」,皆從此音。今呼二音,多與義不相葉。

點與「玷」同,古詩多用之。束晳《補亡》詩:「鮮侔晨葩,莫之 點辱。」左思《唐林兄弟贊》:「二唐潔己,乃點乃污。」陸厥《答 內兄希叔》詩:「既叨金馬署,復點銅駝門。」杜子美詩「幾 回青瑣點朝班。」正承諸賢用字例也。

《抱朴子》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 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黽。」泥音涅,《後漢書》引《論語》「涅而 不緇」作「泥而不滓」,可證也。黽音蔑,《爾雅注》引「黽勉從 事」,或作「蠠沒」,又作「密勿」,可證也。泥音涅,則「黽」當音蔑; 黽或音密,則「泥」當音匿,古音例無定也。《晉書》作「怯如 雞」,蓋不得其音而改之。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瑟與索同。蕭索字一作「蕭瑟」, 則「索居」亦得作「瑟居」也。蓋「瑟」「索」皆借用字。正字作「槭。」 《漢書》:「霍去病為票姚校尉」,師古注:「票姚,勁疾貌。」票,頻 妙反。姚,羊召切。荀悅《漢紀》作「票鷂」,音義益明。票與𪅃 同,𪅃、鷂皆勁疾鳥也。杜子美律詩作平音。 《儀禮聘禮》速賓辭曰:「寡君有不腆之酒,請吾子與寡 君須臾焉。」注:須臾言不敢久。古者樂不踰辰,燕不移 漏,故少頃之間皆稱須臾。須,待也。《左傳》「寡君須矣」是 也。臾字從申從乙。乙,屈也,如今人請客云恭俟屈降 之義。今之所云俟屈,古之所云須臾也。解字必宜如 此,方暢本原。

凸凹二字,《說文》不載,而見於《倉頡篇》。蓋象形之真,陰 陽之義,其為科斗古文無疑。予前錄已著之。近考《周 禮注》:「珪琮之瑑,凸曰珇。」鄭元與許慎同,世可獨信許 而疑鄭乎?「凸」「凹」二字,音義不同,凸者音垤,凹者音坳, 又音窪。《地理書》凸音突,凹音窟,皆通古字最少,例得 借音轉注耳。又《詩》「鸛鳴于垤詁」云:垤者,古凸字, 凹四高而中下也。凡凹之屬皆從凹。象器凹受物 之形。古文「曲」字,象半凹之形。女洽切物可覆壓 者從反凹。古文「匚」字從「側。」他刀切。古器名。今 曰韜韥也。受玉器也。即韜韥之韥。今文作匵。凸物 四下而中高也。與垤同。《釋文》引《詩》。「鸛鳴于凸。」《周禮》。圭 之凸曰珇。《說文》無凹部。止有部《凹》為「母而。」為子, 《說文》以子為母,今人遂不識凸凹字,今為補之。 平秩,馬融本作「苹秩。」槁飫,《左傳注》作「犒飫。」蕭茅,《書注》 作「莤茅。」蔓菁,《周禮注》作「蓂菁。」

《周禮·考工記》有楖氏雕氏。注:「楖,莊密切。」《釋文》引《左傳》 「使婢子執巾櫛。」注:「櫛」、「楖」是一也。櫛,梳也。《廣雅》曰:「梳,櫛 也。」《詩》:「其比如櫛。」《史大禹》「櫛風沐雨」,則櫛之來古矣。但 梳以木為之,「櫛」字又從竹,複矣。當從《考工記》作「楖」為 是。

《周禮》:「居幹之道,菑栗不迤。」沈重謂菑為恣四切。又《考 工記》:「察其菑蚤不齵。」注:「菑謂輻入轂中也。」泰山平原 呼所樹立物為菑,聲如胾,博立梟棋亦為菑。菑蓋借 字,今文作倳,又作剚。《史記》:「不敢剚刃於公腹。」《管子》「春 有以剚耕,夏有以剚耘。」注:「齊地謂物立地中為倳。」《管 子》又謂戰士曰剚戰之寶。

古「餔」字。字,從臼從日。餔時,申時也。《說文》申字從 臼,自束持之意。吏以餔時聽事,申旦政也。故臼與「申」 字皆從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