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金臺田景延得古饕餮,拱泉而垂腹,羸其面而坐則 人焉,其下有若承盤者。元𥙿之考定為古器無疑也。 土字四音,土爰稼穡,如字。《詩》:「徹彼桑土。」土,桑根之皮 也,音杜。自土沮漆,地名,亦音杜。《史記》引《詩》「宅殷土芒 芒」,謂「社」,是「土」亦借作「社」也。又字書「『土苴」或作「䖃』。苴,泥 不熟也。」是「土」亦通作「䖃。」 《易大傳》:「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鄭元注:「水火也。」至解《樂 記》則曰:「方謂行蟲也,物謂殖生也。」孔穎達曰:「二注不 同,各有以也。方者行蟲,有性識道理,故稱方也。群分 稱物者,殖生無性,但一物而已。」慎按:古之名方,不見 於訓詁,但字書有解穀蟲名虸蚄,見《齊民要術》。又張 有《復古編》「虸蚄,古只仔方」,是方為行蟲之原也。鄭之 解方為行蟲,蓋緣字之音生,義頗亦僻左。

俗語急疾傾刻曰窋。咤字一作咄嗟,《晉書》「咄嗟而辦」, 《集韻》作「咋唶」,古樂府作「咄唶」,今俗書詞曲作趉。請幫助識別此字。 囗字,《說文》:音圍,象四周匝之形。六書故以為府狼切。 與方圓之方同,蓋方圓皆象形也。《淮南子》云:左畫圓, 右畫方。《論衡》云:方圓畫不俱成。圓必作○形,方豈不 作囗形乎?田從口,會意,開方之法出焉。畫又從口,會 意。畫也者,畫田之四至也。唐人寫畫字有作畫形者, 是其義也。口又作國。《商子書》:「弱民口彊」口彊民弱有 道之口,務在弱民。國字皆作口,蓋古文《倉頡》所制也。 今文國從口,又從「或」,或「域」,同戈守口,下一地也。內口 而外又口,複矣。且鯀始造城,《倉頡》上世,豈有戈守口 之事?由此觀口,一形而三音,方也,圍也,國也,皆同形, 借用古文,所以簡而括,不若後世之繁贅耳。

古字軼與轍同。《莊子》:「夫子奔軼絕塵而回,瞠乎其後。」 今謬讀軼作逸,遂失其義。《戰國策》:「主者循軼之途。」注: 軼、轍同,車跡也。

內外字皆會意。入門曰內,夕卜曰外。夕卜之義難解。 《說文注》云:「卜尚平旦,夕卜於事外矣。」此意料之,言昧 目而道黑白者也。按《唐六典》引古占卜法云:「內卦為 貞,朝卜用之;外卦為悔,夕卜用之。」此義始白。

《左傳》。「粢食不鑿。」字當作「糳。」精細米也。楊桓《六書統》曰。 請幫助識別此字。米五升舂為四升曰毇。為五減而四也。古篆作請幫助識別此字。 「象四☉以見意。」小篆作。請幫助識別此字。毇米減而三曰「晶」,古篆作。 請幫助識別此字。《象》三☉「以見意糲而。」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而毇,毇而晶,細之極也。 魏校《六書精蘊》曰:「精粹字皆從米。」精者何也?米之脫 粟也,色微黃赤,人皆知其粗也。糠去而白毇矣。未也。 請幫助識別此字。矣,未也,舂而近心矣,色微若青,此生意所函也。粹 者何也?始而礱米,殼也;中而舂米,去膜也;卒而㠭米, 去翳也;乃後瑩然玉粒,萬粒與一粒同,雖欲去之,無 可得而去矣。 以字言之,則請幫助識別此字。字從臼從米,即古文 「毇」字。後人加殳,複且贅矣。丵入臼,即古文。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丵》士 角切,音與齪同。插簡於地也。舂粟以杵,亦象插簡於 地之形,故《說文》云。請幫助識別此字。字從「毇」省,「則」請幫助識別此字。加「米」已贅,又加 「殳」於傍,益贅矣。《皇象章草》止用請幫助識別此字。《而漢碑隸字》變作。 請幫助識別此字。可證之古字之始,因附著之。 《楚辭》「紛旖旎乎都房。」王逸注引《詩》曰「旖旎其華。」今詩 作「猗儺。」《司馬相如賦》「又旖旎以招搖」,揚雄賦「旟旐郅 偈之旖旎」,王褒《洞簫賦》「形旖旎以順吹。」其用字皆自 《詩》《楚辭》來,當依《詩》音作「猗儺」,特古今字形有異耳。今 以「猗儺」為平音,「旖旎」作仄,誤矣。

《莊子》「人貌而天」,《史記。郭解贊》「人貌榮名。」《唐楊妃傳》「命 工貌妃於別殿」,皆作入聲讀。杜詩「畫工如山貌不同」, 又「曾貌先帝照夜白」,又「屢貌尋常行路人」,梅聖俞詩 「妙娥貌玉輕邯鄲」,自注音「墨。」

今人別號菴字,印章往往不同。緣《說文》本無菴字,庵 彌俗也。予嘗考之,菴字古書所用者,《蜀都賦》「八方菴 藹」,王充《論衡》「桃李梅杏,菴丘蔽野」,皆取菴覆之義。至 三國及晉,始有菴幔菴閭之語,與今人所用菴字義 同。菴字不可謂不古也。但篆籀以《說文》為宗,《說文》不 載之字,用於印章,似為未安。又按:古篆有作。請幫助識別此字。者。又 止借「弇者」,《石鼓文》作。請幫助識別此字。其字從穴,穴亦人居也。近見 溫陵古寺一冊,有元人止菴印章,菴字作「盦」,詳《玉篇》 皿部,有盦,烏含切,覆蓋也。《考古圖》有伯戔饋盦,盦,器 名,而借為菴舍字,恐舍形似器,亦猶漢闕之觚稜,其 形亦本酒器也。未知是否,以俟知者。

《唐書樂志》:古無韻字,均即韻也。五帝之學曰成均,均 亦音韻。《書》曰:「命汝典樂教胄子。」《論語》曰:「成於樂。」是成 均之說也。周人立大學,兼五帝及二代之名,東學為 東序,西學為瞽宗,北學為上庠,南學為成均。宜學言 語者處之成均,則均之為韻義益明矣。潘安仁《笙賦》: 「音均不恆,曲無定制。」注:「均,古韻字。」《鶡冠子》:「五音不同 均」,然其可喜一也。《唐書李綱傳》引《周禮》「均工、樂胥不 得列於士伍。」

相如《上林賦》:「郁郁菲菲,眾香發越。肹蠁布寫馣。」請幫助識別此字。馝 馥司馬彪曰:「肹,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說文》: 「蠁,知聲蟲也。」《爾雅》:「圓貉蟲蠁。」郭璞云:「蛹蟲。」《廣雅》:「土蛹 也。」毛晃曰:「古蠁字作向。」晉大夫羊舌肹,字叔向。《左傳 釋文》:「香兩切。」取肹向布寫之義。又揚雄《羽獵賦》,蠁請幫助識別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