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音款為襖,音乃為靄。不知彼注自謂別本作襖靄,非 謂款乃當音襖靄也。靄迺、款乃,不妨兩本並行,何必 比而同之乎?慎按:「款乃」,歌聲,本無定字,劉蛻、劉言史 詩流惟寫方言。元結、柳宗元《通儒略》依字義。「唉」者,應 聲,如噫嘻之類。乃者,曳詞之難,如詞賦中「若乃」、「乃若」 之例。此雖字音之微,而「襖靄」當作「靄襖」,自朱子始正 世俗倒讀之誤。「靄迺自」「靄迺」、「款乃」、「自款乃」,自項平菴 始正前人混淆之失。古人文理密察如此,後學其可 以鹵莽觀之乎?

「施舍」二字,《左傳》《國語》《周禮》凡屢見焉,而解各有異。今 總攝而論之,《左傳》「晉悼公即位,施舍已責」,注「施恩惠, 舍勞役也」;「魏絳請施舍」,注「同上。」「楚平王施舍寬民」,注 「施恩惠,舍逋負。」叔向言「齊桓公施舍不倦」,注「施恩舍 逋」;士會構楚旅有施舍,《左傳》凡五見,《國語》《鑄無射篇》 云,「布憲施舍於百姓」,注「施恩舍罪」,與《左傳注》意合,惟 單襄公過陳不禮云「縣無施舍,所以施舍賓客負任 之處。」此「舍」字如「出舍於郊」之「舍」,「不」音「捨」也,與《左傳》「旅 有施舍」正相對。又云「聖人之施舍也」,注:「施,予也。舍,不 予也。」此與前後訓注不同,亦不合本文意,未知是否? 又《齊語》云:「施舍分寬」,注:「施,施德;舍,舍禁也。」《楚語》云:「明 施舍以道之。忠恕」,注「施己所欲。原心」舍過,謂之忠恕。 《周禮》:凡征役之施舍。注:「施當為弛。」

《論語》曰:「足則吾能徵之矣。」「徵」當音證,《左傳》「不徵辭」,注: 「徵音證。」言語相違而不明證其辭,與《尚書》「明徵」、「定、保」 音義同。《莊子》九徵至「而不肖人得矣。」唐貞觀中有唐 九證,其名取《莊子》九徵說而字作證,可以定其音矣。 《左傳》「輕」字多作去聲讀。試略舉之曰:「國君不可以輕, 輕則失親。」又曰:「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又曰: 「吳王勇而輕。」又云:「左師展將以昭公乘馬而歸。」注:「乘 馬輕」,歸,輕去聲,即今諺所謂「輕身單馬」也。又曰:「吳輕 而遠,不久歸矣。」又曰:「夷德輕,不忍久也。」又曰:「將為輕 車千乘。」《注》皆音磬。《孟子》曰:「輕身以先於匹夫。」此尤明 白可證之文也。

《史記》:「上有檮蓍,下有伏龜。」徐廣曰:「檮音稠。」《左傳》八元 八凱有檮戭。《漢書藝文志》有公檮生。師古曰:「檮,直由 切,其字從木。」《霍去病傳》有檮余山,獨《孟子》檮杌之檮, 今音濤,蓋因陸德明《九經釋音》而誤也。《左傳》杜預注 曰:「檮杌,凶頑無儔匹也。」以此證之,則檮杌亦當音稠。 唐李郢詩:「薄雪燕蓊紫燕釵,釵垂簏簌抱香懷。一聲」 歌罷劉郎醉,脫取明金壓繡鞋。簏簌,下垂之貌,又作 「䍡。」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挼絲團金懸䍡。」「其義 一也。」薛君采語予云:

白樂天《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自注:「殺 去聲音廈,俗語太甚曰殺。」《容齊隨筆序》:「殺有好處。」《元 人傳奇》:「忒風流,忒殺意。」今京師語猶然。大曰殺大,高 曰殺高,此假借字。俗書作傻,平水韻:傻俏不仁,一曰 不慧也。

詩膚如凝脂,凝音佞。唐詩「日照凝紅香」,白樂天詩「落 絮無風凝不飛」,又「舞繁紅袖凝,歌切翠眉愁」,又「舞急 紅腰凝,歌遲翠黛低」,徐幹臣詞「重省別時,淚漬羅巾 猶凝」,張子野詞「蓮臺香燭殘痕凝」,高賓王詞「想蓴汀、 水雲愁凝」,「閑蕙帳、猿鶴悲吟」,柳耆卿詞「愛把歌喉,當 筵逞遏,天邊亂雲」、「愁凝」,今多作平音,失之音律,亦不 協也。

「帆」字,符咸切,舟上幔也,又扶泛切。使風也。舟幔則平 聲,使風則去聲,蓋動靜之異也。劉熙《釋名》曰:「隨風張 幔曰帆。」注:去聲。《廣韻》曰:「張布障風曰帆。」音與梵同。《左 傳》宣十三年注:拔斾投衡上,使不帆風。謂車斾之受 風,若舟帆之帆風也。舟帆之帆平聲,帆風之帆去聲。 疏云:帆是扇風之名。《孫綽子》曰:動不中理,若帆舟而 「無柁。」《南史》「因風帆上,前後連煙。」《荊州記》云:「宮亭湖廟 神,能使湖中分風而帆南北。」晉湛方生有《帆入南湖 詩》,又有《還都帆詩》,謝靈運有《遊赤石進帆海詩》,劉孝 威有《帆渡吉陽洲》《詩》。《選》詩「無因下征帆」;徐陵詩「南茨 大麓,北帆清湘」;劉刪詩「迴艫乘派水,舉帆逐分風」;張 曲江詩「征鞍稅北渚,歸帆指南陲」;張燕公詩「離魂似 征帆,常往帝鄉飛」;趙冬曦詩「帝城馳夢想,歸帆滿風 飈」;杜詩「浦帆晨初發」;韓退之詩「無因帆江水」;包何詩 「錦帆乘風轉,金裝照地新」;孟浩然詩「嶺北迴征帆,巴 東問故人」;徐安身詩「暮雨衣猶濕,春風帆正開。」近蘇 州刻孟詩,改「征帆」為「征棹。」何仲默笑曰:「征帆改『征棹, 錦帆亦改曰『錦棹』,可乎』?」蓋淺學妄改,非初誤也。 《楚辭》「遠望兮阡眠」,陸機詩「林薄杳阡眠。」呂延濟曰:「阡 眠,原野之色。」按《說文》:「谸,山谷青谸谸也。」則「阡眠」字當 作「谸眠。」又《列子》云:「鬱鬱芊芊,茂盛之貌。」李白賦「彩翠 兮芊眠。」「谸眠」作「芊眠」,亦通。《文選》別作「盰眠」,字皆從目。 《周禮》「汧浦」作「弦浦」,《左傳》「萑浦」作「萑蒲」,杜詩「側生野岸 及江蒲。」江蒲,江浦也。

今文語辭。朅來聿來,不知所始。按《楚辭》:「車既駕兮朅 而歸,不得見兮心傷悲。」舊註:「朅,去也。」又按《呂氏春秋》: 「膠鬲見武王於鮪水,曰:『西伯朅去,無欺我也』。武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