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不子欺,將伐殷也』。」膠鬲曰:「朅至。」武王曰:「將以甲子日 至。」注:「朅,何也。」若然,則朅為言盍也。若以解《楚詞》,則謂 車既駕矣,盍而歸乎?以不得見而心傷悲也。意尤婉 至。則今文所襲用「朅來」者,亦謂盍來也,非是發語之 辭矣。《文選注》劉向《七言》曰:「朅來歸耕永自疏」,顏延年 《秋胡妻詩》曰:「朅來空復。」辭義皆謂「盍來」始通。

《唐詩》:「錢塘蘇小小,人道最夭邪。」又:「長安女兒雙髻鴉, 隨風趁蝶學夭邪。」夭音作歪。

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斑。」皇甫士安《勸志》: 「青紫之璘斑。」璘斑即斕斑也。斕字俗書。到溉《餉任昉 杖詩》:「文彩既斑。」爛。爛即俗斕字。韓文公詩:「華燭光爛 爛」,注亦作平音斑爛字古體,俗用斕字。

僧皎然《題周昉畫毗沙天王歌》:「憶昔北兵圍未解,感 得此神天上下。」「解」,讀如道家「尸解」之解,與下相葉。吳 氏《韻補》亦失此一字不收云。

唐詩:「三十六所臨春殿,一一香風透管絃。」又「綠浪東 西南北水,紅闌三百九十橋。」又:「春城三百九十橋,夾 岸朱樓隔柳條。」又「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 詩。」陳郁云:十音當為諶也,謂之長安語音,律詩不如 此,則不葉矣。

韋莊《應天長》詞云:「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字 義與「涴」同,而字則讀如「涴」字入聲,始得其葉,然《說文》 《玉篇》俱無。字惟元,「詞中馬驟。」《人語喧》:北音作平 聲,四轉作入聲,正葉。

《六書》合體為字,上下左右,可以相易,如「秋」之與。 之與「酬。」相易而音義同。惟重朿為棗。並朿為棘。日乘 干為旱。干從日為旰。此則不可易。又不知何說也。 《說文》曰:「妄入宮掖曰」徐鉉曰:「律所謂闌入也。」通作 「闌。」《漢成紀》:「闌入上方掖門。」應劭曰:《無符傳》:「妄入宮曰 闌。」《西域傳》:「闌出不禁。」又加草作蘭。《列子》:「牢有蘭子。」張 湛注曰:「凡物不知生之主曰蘭。」殷敬順曰:《史記無符 傳》:「出入謂之闌。」此蘭子亦謂以技妄游,義與蘭同。或 又加木作欄。李正己曰:「園亭中藥欄」、藥音義與篽同。 藥即欄,欄即藥,非花藥之欄也。杜子美詩「乘興還來 看藥欄」,王維詩「藥欄花徑衡門裏」,皆貪新麗而理不 通者也。今或加手作攔,《官府文移》曰巡攔,曰花攔票 是也。以今花欄比古語「藥欄」,語意益明。若以藥欄為 芍藥之欄,則今之花欄乃花蕊之欄,可乎?

《說文》:「略,經略土地也。」《左傳》:「天子經略,諸侯正封。」注:「聚 土為封曰略。」「經」謂巡行,略謂邊界,即聚土為封之略。 《孟子》所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也。後世不知「略」之 為「聚土」,陸詞、黃公紹謂「巡行」為「略」,失之遠矣。「巡行」可 以解「經」字,而不可以解「略」字。「經略」之云,猶云防邊也, 猶云出塞也,二字相聯為義。若以「略」為「巡行」,則謂「邊」 云「防禦」,謂「塞」為征行,可乎?略也,邊也、塞也,皆實字也。 「邊」「塞」字易明,人皆知之,「略」字義少隱,故解者不以為 實字而虛之,轉解轉謬矣。再考《左傳》中,凡言「略」者,皆 謂聚土為封也。如云「侵敗王略」,又曰「與之武公之略」, 又曰「吾將略地焉」,又曰「略塞垣」,其義皆同。《尚書》云「嵎 裔既略」,謂立邊防以界嵎裔,正天子經略之事也。孔 穎達不識「略」字《本義》,以為俗稱忽略簡略之略,乃注 云「用功少曰略」,何其俗而且陋,謬而可笑哉!孟子曰: 「此其大略也。」略字本喻言,謂得其邊而未盡其中也。 亦猶《莊子》所謂「道無封為是不有畛也。」郭象注云:「道 無封,故萬物得恣其分域。」妙得莊旨。孟子之言略,猶 《莊子》之言封與畛也。惜乎!趙岐之注《孟》,不能如郭象 之注《莊》也,乃曰:「大略」,大要也。《漢武紀》「殺略」,謂入界殺 人;《龔遂傳》「劫略」,謂入界劫人。今遂以「略」為「殺」為「劫。」史 云「智略輻輳」,蓋謂其智足以周知天下之略。今遂以 略為才智之稱,假借譬喻,遠失初意,何異瞽者聽車 輪之聲以為雷哉?

《史記張良傳》:「略地」,謂取其地而立我封疆也。《唐蒙傳》: 「略通夜郎」,謂通夜郎之略也。古文簡奧如此,若《春秋》 書「城楚丘,疆鄆田」,文法也。揚子《法言》「東溝大河,南岨 高山,西采雍梁,北鹵涇垠。」韓退之《去邠操》云「將土我 疆。」其文法皆本於《春秋》。不知古人用字之法,則不得 立言之意,人可不識字哉?或曰:兵法有《黃公三略》,何 義也?曰:「略與韜對,韜,弓衣也,義取藏器;略,封畛也;義 取固守,決非簡略之略也。若依《集韻》謬解,因事生義, 謂略,簡也,少也,行而取也,才而智也。則三略之名,又 將曰略,書名矣。」用此以證「略」之為字愈益明。《趙充國 傳》:「『圖上方略』。圖,畫本也;方,鄉道也;略,邊界也。」注謂方 略為計策,亦謬。

古冶字或借作野。金陵有冶城,揚子江有梅根。野或 作冶字而音渚。齊武帝詩:「昨經樊鄧役,阻潮梅根冶。 探懷悵往事,意滿辭不敘。」劉文房詩:「落日蕪湖色,空 山梅冶煙。」孟浩然:「水溢梅根冶,煙迷楊葉洲」,皆以冶 為野也。

「孟」字,《集韻》作莫更切。予每疑之。嘗考之,四方之音,無 南北皆呼孟與夢同聲。如依韻切,則當呼「命」,呼孟子 為命子,指孟津為命津可乎?但未有古韻語可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