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虹謂之吼,              竅謂之洞, 著謂之快,              臥謂之黨, 概謂之斛,又謂之盪,          跑謂之波, 立謂之站,              趨謂之跑, 蓋謂之              捧謂之掇, 遮謂之撻,              添謂之拗; 躲謂之掩,又謂之閃,又謂之「伴。」

藏避謂之「躲」,             藏物謂之「囥。」音抗韻書無此字 熱飯謂之頓,             熱酒謂之鐋, 瀉酒謂之篩,             稠密謂之猛, 積物謂之頓。音敦上聲       干求請托謂之「鑽」, 遙相授受謂之「胄」,           妄相荅語謂之「召」, 布帛稀薄謂之澆,           絕潢斷港謂之「浜」, 城市小巷謂之「弄」,           門之橫關謂之「閂。」音搌 善飲食者為「噇。」音撞平聲      「美惡」粗細兼者為「暖。」 見陵於人、為欺負。           非常事、為咤異。 喜事、為利市。利市出易       憂事為「鈍事」, 呼下酒具為「添。」按           物完全者為「囫圇」, 作揖謂之唱喏,            夾室謂之兩葉, 階磴謂之僵礤,            所居謂之科座, 鎌刀謂之吉钁,            托盤謂之反供, 整疊謂之周捉,            無物可食謂之無窖, 此處謂之「間邊」,彼處謂之「箇邊」,在此謂之「來邊。」 說作事之無據,曰《沒雕當》。入聲

說人不能,曰「無張主。」主又作智

說人之不慧,曰《不鯽溜》。         說人之勉強,曰 說人之自誇曰《賣弄》。          事之相邂逅曰《豆湊》。 鄙嗇計較者為《摟搜》。鏤鎪      「六畜」統呼為眾。音終《生 雨》一陣為一破,又以一番一起為一潑。

《語事物》曰「牢。」曹            人假意曰「陽。」去聲《詐》。 土顏入聲下殘入聲物殘缺不齊貌 《齾》。二字俱五鎋切上齒牙缺也下器皿缺也 「瞧」瞟                垃圾。《閘》: 尬。上音兼下音介今人呼事在成否兩難者為尬按《字書》曰:「行不正也。」 氀毼。今人謂性劣者為氀毼上音兜下音達氀毼本裔人服名 覓利之言,曰「尋錢」、曰「摸錢」、曰「賺錢」、曰「近錢。」

嘈囋。俱入聲語言攙雜之貌     《鋤地》為倒。去聲地又曰「搜地。」 首飾曰「頭面」,鞋襪曰「腳手」,器用曰「家生」,一曰「家火」,又 曰「家私。」               數錢以五文為一花。 鳥獸交感,驢馬曰「罩」,雞鵝曰「撩水」,餘鳥曰「打」,「雄」豬曰 「付」,蠶蛾曰「對」,「狗」曰「練」,蛇虎曰「交。」

郡邑起更打鼓,謂之「發擂。」大事重擊鼓為「攂鼓」;唱曲 輕擊鼓為「點鼓。」

凡取物吳下曰「儋。」平聲江陰曰「拏」,丹陽等處曰「捉」,寧波、 浙東曰「駝」,靖江曰「銜。」

以物之足用者曰「見」,不足用者曰《不見》。音現

湖州以桑葉二十斤為一箇。杭州柴四圓箍為一轉。 人之頹敗及身病摧靡者云「郎當。」唐明皇聞駝馬鈴聲頗似人言語黃 幡綽對曰似言三郎郎當

通稱一頓。世說欲乞一頓食漢書一頓而成唐書打汝一頓晉書一時頓有兩玉人 戲市娼曰《千人捏》。千人捏似蟹大如錢殼甚堅壯夫極力捏之不死俗言千人捏不死 因以為名以戲市娼云

痘瘡謂之「天花」,瘧疾謂之「愕子」,至諱言曰「天上頭。」北 人名「發擺子」,畏惡特甚。鎮江曰「發汗病」,揚州曰「忤鴿 子。」音則

湖人以上船登岸曰「起篙」,或云「起高。」

江西建昌等處謂「烘」為「燒。」曹方湖尹南豐時令門子烘腳帶答燒了曹驚曰如 何燒了取來呈上復曰已燒了也

今人呼禿尾狗為「厥尾」,衣之短後者亦曰「厥。」歐公記陶尚書 詩語末缺二字   墨杘。見列子俗呼眉西 事之,陳久為瓚。五代時有馬瓚為府幕其人魯戇有所聞見他人已厭熟而己甫為新奇 道之故云俱劉貢父詩話       《抱持人物》曰。音桀出紀聞錄 俗牽連之辭,如指其人至某人物及某物,皆曰「打。」丁晉 公詩所謂赤洪厓打白洪厓是也 江南人呼輕薄之詞為《覆窠》。出玉堂閒話

《淳熙》,江西饒州曰「峱」者,里俗戲相標謔,憨癡之類也。 俗指儉不中禮者為蛇鼠,而詬罵農甿之稱曰「牛」, 江陵士人稱挽畜產繩縴之名曰「五尺。」俱夷堅志 今人以「相助」為輔。語云籬楗,音「健楗。」籬即輔車相依之謂「則。」輔之。字宜 從「手」,為是             戾契。見韓文呼捩及 臥床之帳子為蚊幮。南史宋武妃碧紗蚊幬音疇禪帳也蚊幮事見齊威公 午前午後小食,謂「上晝點心,下晝點心。」唐鄭慘為江淮留後夫人 曰爾且點心昭明太子別傳曰京師穀貴改常饌為小食即點心之說也

音義部總論

《顏氏家訓》

《勉學篇》

夫文字者,墳籍根本,世之學徒,多不曉字。讀《五經》者, 是徐邈而非許慎;習賦誦者,信褚詮而忽呂忱;明《史 記》者,專皮、鄒而廢篆籀;學《漢書》者,悅應、蘇而略蒼、雅。 不知書音是其枝葉,小學乃其宗系。至見服虔、張揖 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一手之中,向背如 此,況異代各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