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音義部紀事

《丹鉛總錄》:「飛龍氏制字音。」

《管子·小問篇》:桓公與管仲闔門而謀伐莒。未發也,而 已聞於國。東郭郵至,桓公問曰:「子言伐莒者乎?」東郭 郵曰:「然。」桓公曰:「寡人不言伐莒,而子言伐莒,其故何 也?」對曰:「日者臣視二君之在臺上也,口開而不閉,是 言莒也,臣故曰伐莒。」

《漢書石奮傳》:「奮長子建為郎中令,奏事下,建讀之驚 恐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迺四不足一,獲譴死矣』。其 為謹慎,雖他皆如是。」服虔曰:「作馬字下曲者而五」, 建時上書誤作「四。」師古曰:「馬字下曲者為尾,并四點 為四足,凡五。」

《魏志王粲傳》註:「鄲邯淳,一名竺,字子叔,博學有才章, 又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

《劉卲傳》注:「蘇林博學,多通古今字指,凡諸書傳文間 危疑,林皆釋之。建安中,為五官將,文學甚見禮待。」 《蜀志來敏傳》:「敏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蒼雅 訓詁,好是正文字。」

《吳志虞翻傳》注:「翻初立《易》注,又奏鄭元解《尚書》違失 事。臣伏見北海鄭元所注《尚書》,以《顧命》『康王執瑁,古 月似同,從誤作同,既不覺定,復訓為杯,謂之酒杯。成 王疾困,憑几洮沬為濯,以為澣衣成事,洮字虛,更作 濯以從其非。又古大篆卯字,讀當為柳,古柳、卯同字, 而以為昧。分北三苗,北古別字,又訓北,言北猶別也』。」 若此之類,誠可怪也。《王人職》曰:「天子執瑁以朝諸侯, 謂之酒杯;天子沬面,謂之澣衣。」古篆卯字,反以為昧, 甚違不知蓋闕之義。宜命學官,定此三事。

《會稽典錄》:「孫亮時有山陰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達, 依體象類,造作異字,千名以上。後為東觀令,特加侍 中,推刺占射,文藝多通。」

《晉書郭璞傳》:「璞好古奇字,別為音義圖譜,傳於世。」 《獨異志》:「晉羊祜,字叔子,為荊州守,有恩及閭里。及死, 闔境並不言祜字。其有同音,亦改諱之。」

《世說》: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安後來,值 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字而去。喜不 覺猶以為忻,故作鳳字,凡鳥也。

蓮社高賢傳法師僧叡,冀州人。遊學諸方,嘗適京師, 止烏衣寺,講說眾經,聽者推服。謝靈運篤好佛理,殊 方俗音,多所通解。嘗以經中字音求證於師,因為著 《十四音訓》。元嘉十六年,無疾而亡。

《宋書明帝本紀》:帝好鬼神,多忌諱,言語文書,有犯必 加辠戮。改騧為「邊瓜」,亦以騧字似「禍」字故也。 《廣博物志》:劉杳在任昉坐,有人餉昉𣒅酒而作榐字。 昉問杳此字是否,杳曰:「葛洪《字苑》作木傍。」昉又曰: 「酒有千日醉,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 之至家而醉,亦其例。」昉大驚曰:「我自當遺忘,實不憶 此。」杳曰:出楊元鳳所撰《置郡事》。元鳳是魏代人,此書 仍載其賦三重五品《商溪》里昉即檢楊《記》,音皆不 差。

《陳書庾持傳》:「持善字書屬辭,好為奇字。」

《魏書袁式傳》:「式沈靜樂道,周覽書傳,至於詁訓蒼雅, 偏所留懷,作《字釋》未就。」

《劉芳傳》:芳才思深敏,特精經義,兼覽蒼雅,尤長音訓。 漢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 芳音義明辨,故號為「劉石經。」所注《周官》《儀禮》《尚書》《公 羊》《穀梁》《國語》《後漢書音》各一卷,《急就篇續注音義證》 三卷,《毛詩箋音義證》十卷。

《北史楊尼傳》:「尼少好學,博通群籍,家有書數千卷,所 造《字釋》數十篇,未就而卒。其從孫太學博士承慶撰 為《字統》二十卷,行於世。」

《李鉉傳》:「鉉九歲入學,書《急就篇》,月餘便通。齊神武妙 簡碩學,以教諸子,與工書人韓毅等同在東宮。鉉以 文字多乖謬,遂覽《說文》蒼雅,刪正謬字,名曰《字辨》。」 《黎景熙傳》:「景熙字季明,少好讀書,從祖廣善古學,季 明亦傳習之,頗與許氏有異。周文徵之,令正古今文 字於東閣。」

《續文獻通考》:「隋文帝以周、齊不遑寧處,去隨之辵而 作隋。」

《大業拾遺記》:煬帝於宮中嘗小會,為拆字令,取左右 離合之意。時杳孃侍側,帝曰:「我取『杳』字為十八日」,杳 孃復解「羅」字為四維。帝顧蕭妃曰:「爾能拆朕字乎?不 能,當醉一杯。」妃徐曰:「移左畫居右,豈非淵字乎?」時人 望多歸唐公。帝聞之不懌。

《唐書曹憲傳》:「憲於小學尤邃。自漢杜林、衛宏以後,古 文亡絕,至憲復興。太宗嘗讀書,有奇難字,輒遣使者 問,憲具為音註,援驗詳複,帝咨尚之。」

《嚴挺之傳》:李林甫與張九齡同輔政。戶部侍郎蕭炅, 林甫所引,不知書。嘗與挺之言,稱「蒸嘗伏臘,乃為伏 獵。」挺之白九齡:「省中而有伏獵侍郎乎?」乃出炅岐州 刺史,林甫恨之。

《舊唐書李林甫傳》:林甫舅子姜度妻誕子,林甫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