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趙從善尚書子希倉倅,紹興日,令庖人造燥子茄書 子欲書判食單,問廳吏「茄」字,吏曰:「草頭下著加。」即援 筆書草,下用「家」字,乃「蒙」字。郡人目曰燥子蒙。

《春渚紀聞》:姑蘇李章敏於調戲,偶赴鄰人小集,既進 饌,章視主人之前一煎鮭,特大於眾客者,章即請於 主人曰:「章與主人俱蘇人也,每見人書『蘇』字,不同,其 魚不知合在左邊者是,在右邊者是也?」主人曰:「古人 作字,不拘一體,移易從便也。」章即引手取主人之魚 示眾客曰:「領主人指撝,今日左邊之魚亦合從便移 過右邊,如何。」一座輟飯而笑。終席乃已。

《軒渠錄》:族嬸陳氏,頃寓嚴州,諸子宦遊未歸,偶族姪 大琮過嚴州,陳嬸令作代書寄其子,因口授云:「孩兒 耍劣稱子,又鬩鬩霍霍地,且買一柄小剪子來,要剪 腳上骨出兒肐胝兒也。」大琮遲疑不能下筆,嬸笑云: 「元來這廝兒也不識字。」聞者哂之。因說昔時京師有 營婦,其夫出戍,嘗以數十錢托一教學秀才,寫書寄 夫云:「窟賴兒娘傳語窟賴兒爺。」窟賴兒自爺去後,直 是「憎,每日恨,特特地笑,勃騰騰地跳天色,汪囊,不 要吃溫吞蠖託底物事。」秀才沈思久之,卻以錢還云: 「你且別處倩人寫去。」與此正相似也。《窟賴兒》乃子之 小名。

摭言:李相讀《春秋》,誤以叔孫婼「敕略切」,呼為敕咎切。 有小吏曰:「某緣師受,誤呼文字,今聞相公呼婼為婼, 方悟之耳。」公曰:「不然。」因檢《釋文》,果敕略反。公大慚,號 小吏,一字師。

《書史會要》:「李肩吾字子我,號蠙州,魏文靖公門人。能 書,取隸楷之合於六書者作《字通》行於世。」

《欒城遺言》:「公言呂吉甫、王子韶皆解《三經》并《字說》,介 甫專行其說,兩人所作,皆廢弗用,王、呂由此矛盾。」 《游宦紀聞》:包遜字敏道,象山先生之上足也。寶慶丁 亥,為世南言:「頃在臨安謁魏舍人了翁,蒙予進,因出 《雲萍錄》令書包有六子皆從心,其間名協者,舍人指 曰:『此非從心,乃是從十』。有館客李丈留心字學數十 年」矣,待為叩之。少選,李至,遂及此,云:「其義有二,從十 乃眾人之和,是為協和萬邦之協,從心乃此心之和, 是謂三后協心之協。」世南嘗以語士大夫間,有云:「恐 出臆斷。」後閱《集韻》,果如前所云,是知作字偏旁不可 毫髮之差。李丈名肩吾,眉人,學問甚富,世南嘗識之 云。

《金史赤盞合喜傳》:合喜以尚書省兼樞密院事,大兵 圍汴,司諫陳岢屢上封事,言得失,切中時病。合喜大 怒,召入省,呼其名責之曰:「子為陳山可耶?果如子言, 能退大敵,我當世世與若為奴。」聞者無不竊笑。蓋不 識岢字,至分為兩耳。

《元史胡之綱傳》:「之綱嘗被薦書,其於聲音字畫之說, 自言獨造其妙,惜其書不傳。」

《許謙傳》:謙受業金履祥之門,盡得其所傳。其他若天 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貨、刑法、字學、音譜之說,亦靡不 該貫。延祐初,居東陽八華山,學者翕然從之。嘗以「白 雲山人」自號,世稱「白雲先生。」

《饒州府志》:「『吳正道,餘干人。明六經,許慎《說文》有不足 者補之。臨川吳澄嘗問曰:『模楷二字假借乎』?曰:『取義 也』。《淮南子草木譜》云:『模木生周公塚,其色正;楷木生 孔子塚,枝葉質直』。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聖人之 塚乎』?澄大敬之,有《六書原》《六書通正》《六書淵源圖》,澄 為之序。」

《平江記事》:元達魯花赤八剌脫國公,倜儻爽邁,博文 強記。一日同寅後堂會飲,僚佐願求一令以資勸酬。 公曰:「吾不讀書,弗能為令,但有兩字隱語,請眾賢商 之。」眾曰:「如命。」公曰:「一字有四箇口字,一箇十字,又一 字有四箇十字,一箇口字。」在坐者皆不能解,叩之,公 以箸畫案上,乃「圖畢」二字也。

《抱璞簡記》:「太常卿崑山夏公㫤,字仲昭,以經術進,而 書法絕妙。文廟嘗試其書第一。初㫤字本書作『昶』,因 召見上曰:『日豈可從旁,宜加永』。上遂為更定。故今書 多作㫤。 《古今印史》:侍郎汪公名偉,字器之,屬吏書,刺偉字下 誤從巾。汪怒云:『偉字不從巾,當從』」「何為錯寫?」遂手 碎之。

《丹鉛雜錄》:姑蘇守溪王公濟之在閣日,論杜詩「榿木 三年大」,因問先父:「榿木蜀產,『榿』」字何音?先父曰:「音欹。」 守溪曰:「當依韻書,音楷。」先父曰:「音欹,則鄉人農夫皆 識之,若作楷音,不知何木矣。」因舉王荊公《榿木詩》曰: 「濯錦江邊木有榿,野園封植佇蕐滋。地偏幸免桓魋 伐,歲晚還同庾信移。」王乃悅服。

《珍珠船》:王聖美治字學,「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 《歙縣志》:「吳元滿,字敬甫,生而獨目,常曰:『吾以一目外 觀,而以一目內照,覺內之所得者較多。因廣貯書,力 探六書意義,點畫音聲,矻矻幾五十年,學始成。東走 吳,証於趙凡夫;西走楚,証於朱宗良。二公並許之,但 少有未協者。音聲一部,則以風氣方言之。故元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