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又問《東宮舊事》,六色罽「是何等物?當作何音?」答曰: 「按《說文》云:『莙,牛藻也。讀若威。音隈,塢瑰反。即陸機所 謂『聚藻葉如蓬』者也。郭璞注《三蒼》亦云:『蘊藻之類也。 細葉蓬茸生。然今水中有此物,一節長數寸,細茸如 絲,圓繞可愛,長者二三十節,猶呼為莙。又寸斷五色 絲,橫著線股間,繩之以象莙草,用以飾物,即名為莙。 於時當紺六色罽作此莙』』」,以飾緄帶。張敞因造絲旁 畏耳,宜作「隈。」

客有難主人曰:「今之經典,子皆謂非,《說文》所言,子皆 云是。然則許慎勝孔子乎?」士人撫掌大笑,應之曰:「今 之經典,皆孔子手跡邪?」客曰:「今之《說文》,皆許慎手跡 乎?」答曰:「許慎檢以六文,貫以部分,使不得誤,誤則覺 之。孔子存其義而不論其文也。先儒尚得臨文從意, 何況書寫流傳邪?必如《左傳》『止戈為武,反正為乏,皿』」 蟲為蠱,亥有二首六身之類,後人自不得輒改也。安 敢以《說文》校其是非哉!且余亦不專以《說文》為是也。 其有援引經傳與今乖者,未之敢從。

又相如《封禪書》曰:「導一莖六穗於庖,犧,雙觡共抵之 獸。」此導訓擇,光武詔云「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是也。 而《說文》云導是禾名,引《封禪書》為證無妨,自當有禾 名,導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莖六穗於庖,豈成文乎?縱 使相如天才鄙拙,彊為此語,則下句當云「麟,雙觡共 抵之獸」,不得云「犧」也。吾嘗笑許純儒不達文章之體, 「如此之流,不足憑信。」大抵服其為書,檃括有條例,剖 析窮根源,鄭元注書,往往引其為證,若不信其說,則 冥冥不知一點一畫,有何意焉?世間小學者,不通古 今,必依小篆,是正書記,凡《爾雅》《三蒼》《說文》,豈能悉得 蒼頡本指哉?亦是隨代損益,各有同異。西晉已往,字 書何可全非,但令體例成就,不為專輒耳。考校是非, 特須消息。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兩字非體,《三蒼》「尼」 旁益丘,《說文》「居下施几」,如此之類,何由可從?古無二 字,又多假借,以「中」為「仲」,以「說」為悅,以「召」為邵,以「閒」為 閑,如此之類,亦不勞改。自有訛謬,過成鄙俗。亂旁為 舌,揖下無耳。黿鼉從龜,奮奪從雚,席中加帶,惡上安 西,鼓外設皮,鑿頭生「毀離則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經, 旁皋分澤,片獵化為獦寵,變成寵業」,左益土靈,底著 器。率字自有律音,強改為別;單字自有善音,輒析成 異。如此之類,不可不治。吾昔初看《說文》,蚩薄世字,從 正則懼人不識,隨俗則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筆也。 所見漸廣,更知通變,救前之執,將欲半焉。若文章著 述,猶擇微相影響者行之。官曹文書,世間尺牘,幸不 違俗也。案彌亙字從二間舟,《詩》云「亙之秬秠」是也。今 之隸書,轉舟為日,而何?法盛《中興書》乃以舟在二間 為舟航字謬也。《春秋說》以人十四心為德,《詩說》以二 在天下為酉,《漢書》以貨泉為白水真人,《新論》以金昆 為銀,《國志》以天上有口為吳,《晉書》以黃頭「小人」為「恭」, 《宋書》以「召力」為「劭」,《參同契》以「人負告」為「造」,如此之例, 蓋數術謬語,假借依附,雜以戲笑耳。如猶轉「貢」字為 項,以「叱」為「七」,安可用此定文字音讀乎?潘陸諸子,離 合詩賦,《拭卜》《破字經》及鮑昭《謎字》,皆取會流俗,不足 以形聲論之也。

河間邢芳語吾云:「《賈誼傳》云:『日中必熭』。注:『熭,暴也』。曾 見人解云,『此是暴疾之意,正言日中不須臾卒然便 昃耳。此釋為當乎』?」吾謂邢曰:「『『此語本出《太公六韜》。案 《字書》,古者暴曬』字,與暴疾』字相似,唯下少異,後人專 輒加傍日耳,言日中時必須暴曬,不爾者,失其時也。」 晉灼已有詳釋。芳笑服而退。

《酉陽雜俎》:予在祕丘,嘗見同官說:俗說樓羅因天寶 中進士有東西棚,各有聲勢,稍傖者多會於酒樓,食 畢,羅故有此語。予讀梁元帝《風人辭》云:「城頭網雀,樓 羅人著。」則知「樓羅」之言,起已多時。一云:「城頭網張,雀 樓羅人會著。」

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觀雜戲,有市人小說呼扁鵲作 褊,鵲字上聲,予令座客任道昇字正之。市人言:二十 年前,嘗於上都齊會設此,有一秀才甚賞某,呼扁字 與褊同聲云世人皆誤。予意其飾非,大笑之。近讀甄 立言《本草音義》引曹憲云:「扁,布典反。今步典」,非也。按 扁鵲姓秦,字越人。扁縣郡屬渤海。

《因話錄》:下輩不通義理者,使之寫文字,甚誤,悉同一 本,若「宦」字。仕宦合著臣妾之臣多作官。職官合著㠯也「滎」字。滎水在滎陽合著水 也「多」作「榮。」榮枯合著木或多誤著《熒》。熒合著火髭鬚。合著須多著賓鬢 髮。合著賓又偏旁只較一點一畫,而義全不通。若棹。棹舡 從木掉。掉尾從才《楊》。楊柳從木揚。揚州從才棒。棒枝從木捧。捧字從才傳。經傳無點傅。 師傅及人姓有點沐。無點者沐浴也沭。有點者音述古沭陽縣氏。無點者姓氏氐:有點 者古彌氐縣字惟悵。上思惟下惆悵並從心帷帳。此並從巾賜惕。並無橫畫又《錫》。 鈆錫之字無橫畫音先檗反《鍚》。毛詩鏤鍚左傳鍚鸞字有橫畫皆音楊《埸》。堰埸字音易若 此者眾矣,辨文字者勿以為小事而不留意也。 武宗皇帝廟諱「晱」,改「兩火相重」,其偏傍言「談」字,已改 為譚,姓改為澹,其「噉」字,俗多不定。舊或書餤,餤音譚, 《爾雅》訓進,本非飯食名。世重餅噉,庖人以意相傳及 下俚,凡關食物,偏傍盡從食。又啗字聲不同,索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