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及諸家并佛經,多作「口。」敢,其音與「著兩火」同,徒敢 反。又《玉篇》《切韻》「噉」字是,正也。「著兩火」,俗也,並「徒敢反」, 正合作「噉」不疑矣。啗馬即合用「啗」字,音徒濫反。以義 言之,以物自食謂之噉,以物餧人謂之啗。又案《漢書 高帝紀》云:「使酈食其、陸賈往說,將啗以利。」顏監注曰: 「啗者,本謂食啗耳,音徒敢反,以食餧人,令其啗食,則 改變為徒濫反。」今以利誘之,取實為辭也。顏監講「啗」 字,雖未分明,亦無「口傍兩火」之說,則是明是俗,相傳 而後人為姓,亦因俗耳。近日書餅「噉」字,至有食口 邊作「覃」及「口邊」作「詹」者,率意而為,其誤甚矣。《切韻》是 尋常文書,何不置之几案旋看也。

又有人檢陸法言《切韻》,見其音字,遂云:「此吳兒真是 翻字,太僻。」不知法言是河南陸,非吳郡也。

《退朝錄》:吳正肅言:「律令有『丁推』」,推字不通少壯之意, 當是丁稚。唐以大帝諱避之,損其點畫云。

《歸田錄》:「京師食店賣酸。」者皆大出。一作書「牌」牓於通 衢,而俚俗昧於字法,轉酸從食。《從舀》有滑稽子,謂 人曰:「彼家所賣餕餡。」音俊叨不知謂何物也。飲食四方 異宜。而名號亦隨時俗言語不同。至或傳者轉失其 本。湯餅唐人謂之「不托。」今俗謂之餺。矣。晉束晳《餅 賦》有「饅頭薄持,起溲牢九」之號。惟饅頭至今名存,而 「起溲牢九」,皆莫曉為何物。薄持,荀氏又謂之薄夜,亦 莫知何物也。

今世俗言語之訛,而舉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繆者,惟 「打」字爾。其義本謂考擊,故人相毆,以物相擊,皆謂之 「打」,而工造金銀器亦謂之「打」可矣,蓋有槌撾作擊之 義也。至於造舟車者曰打船、打車,網魚曰打魚,汲水 曰打水,役夫餉飯曰打飯,兵士給衣糧曰《打衣糧》,從 者執傘曰打傘,以糊黏紙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 量,舉手試眼之昏明曰打試。至於名儒碩學,語皆如 此,觸事皆謂之打,而遍檢字書,了無此字。其義主考 擊之打,自音謫耿。以字學言之,打字從手從丁,丁又 擊物之聲,故音謫耿為是,不知因何轉為丁雅也。 《筆記》:唐元宗始以隸楷易《尚書》古文。今儒者不識古 文,自唐開元始。予見蘇頲撰《朝覲壇頌》,有乩虞氏字, 館閣校讎官輒點乩字側云:「疑不知。」乩即稽字。 顏之推說:唐末文籍亡散,故諸儒不知字學,江南惟 徐鉉、徐鍇,中朝郭恕先,此三人信其博也。鍇為《說文 系傳》,恕先作《汗簡佩觿》時,蜀有林氏,作小說,然狹於 徐、郭太宗朝句中正亦頗留意。予頃請刻篆楷二體 九經於國學,予友高敏之笑之。

李陽冰深於篆隸,而名作冰,音凝。故參政王公堯臣 但讀「陽凝。」予曰:「陽凝無義,唯陽冰有不冶之語。」 周大臣王朴名朴,平豆反,而自謂樸。案《說文》朴無樸 音,俗以朴為樸耳。

後魏、北齊時,里俗作「偽」字最多,如「巧言為辯」、「文子為 學」之比。隋有《柳𧦬傳》,又「䛒」之誤以《易》巧矣。予見古 書以言辯字多作「𧦬」,世人不復辯詰, 學者不讀《說文》,余以為非是。古者有六書,安得不習? 《春秋》止戈為武,反正為乏,亥二首六身,韓子八厶為 公,子夏辨三豕度河,仲尼登太山,見七十二家字皆 不同。聖賢尚爾,何必為固陋哉!

孫炎作反切,語本出於俚俗常言,尚數百種,故謂就 為鯽溜。凡人不慧者,即曰不鯽溜,謂團曰突欒,謂精 曰鯽令,謂孔曰窟籠,不可勝舉。而唐盧仝詩云:「不鯽 溜鈍漢國朝。」林逋詩云:「團欒空遶百千回。」是不曉俚 人反語,逋變「突」為團,亦其謬也。

唐呂溫作《由鹿賦》曰:「由此鹿以致他鹿,故曰由鹿。」予 案,《說文》曰:「率烏者,繫生烏以來之名。」音。由呂得 其意。而不知《說文》有此。字也。 焉本鳥名,能獸名,為猴名,乙,燕名,借鳳為朋黨字,學 者多不知讀《說文》之過也。

《漢書李廣傳》「數奇」注切為所角反,故學者皆曰數奇。 孫宣公奭,當世大儒,亦從曰數。後予得江南本,乃所 具反。由是復觀顏注,乃顏破朔從所具反,云世人不 知覺。

《漢書黃霸傳》云:「京兆尹張敞舍,鶡雀飛集丞相府,霸 以為神爵,議欲以聞。」顏師古曰:「此鶡音介字,當作」 此通用耳。《雀》大而青,出羌中,非武賁所戴鶡也。今 官本「介」字誤作「芬。」字作「鳻。」鳻亦音芬。鳻是鳥聚貌, 非鳥名也。予見徐鍇本,亦如此改定。

予嘗見蕭該《漢書音義》若干篇,時有異議。然本書十 二篇,今無本本。顏監集諸家《漢書》注,獨遺此不收,疑 顏當時不見此書云。今略記於後。

《儒林傳施讎傳》云:「『魯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師古曰: 『姓毛,名莫如,字少路』。」該案:《風俗通姓氏篇》:「混屯,太昊 之良佐,漢有屯莫如,為常山太守。又有毛姓,云毛伯, 文王子也,見《左傳》。漢有毛樗之,為壽張令。」案此莫如 姓,非毛,乃應作「屯」字,音徒本反。今人相承呼為毛,忽 聞為屯,驚怪者多。但「毛」、「屯」相類,容是傳寫誤耳。應劭 解《漢書》,世人皆用何為《風俗通》而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