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趙子傳》,「蔡誼授同郡食我子公。」師古無註。該案:《風俗 通》,食我,韓公子也,見《戰國策》。漢有食子公,為博士。食 音嗣。

《顏安樂傳》疏廣授琅邪筦路。師古曰:「筦亦管字也,路 為御史中丞。」該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今《漢書》本卻 竹草下完。《風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云莞蘇,楚大 夫,見《呂氏春秋》。漢有莞路,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又 有管姓,云管夷吾,齊桓佐也,見《論語》。漢有管,號為西 河太守。今莞路是草下完,非竹下完及竹下官。由來 讀者多惑,檢《風俗通》乃知。

儒者讀書多隨俗呼,不從本音,或終身不悟者。凡讀 「廷」皆作「廷」,故「廷中」、「廷爭」、柏者「鬼之廷」、游神之「廷」皆作 「庭」,假借之假皆作「假」,朝請皆作「請」,爛脫皆作「脫」,太守 作「守」,周身之防為「防」,廷尉評為「評」,中興為中興,若此 甚眾。

今公私文書以「敕」為敕,吏既書畫有體,不復能改。 余友楊備得古文《尚書釋文》,讀之大喜,於是書訊刺 字皆用古文,僚友不之識,指為怪人。

《鄰幾雜志》:吳沖卿云:《莊子》「姑射」,今人盡讀作「懌」,《音義》 惟有「『夜射』二切。」

王禹玉上言:「請以正月為端月。」正音與上名相近也。 馮章靖云:「昏字本從民,避唐文皇諱,乃從氏爾。」孫文 公云:「從高低之低。」馮聞說,始慚己說未博。

宋子京判國子監,進《禮記石經》本,并請邵不疑同上 殿以備顧問。無何,上問:古文如何?邵不疑對:「古文大 篆,於六體義訓不通,今人之淺學,遂於一字之中,偏 旁上下雜用古文,遂致乖亂。」又問:「林氏小說,必云亦 有長義,然亦有好怪處。」上一一問之,對曰:「『許慎《說文》 『歸』字從惟從士,從帚,從惟為聲』。林氏云『從追,於聲為』」 近,此長於許矣。許氏哭,從哭,從獄省。《文林》乃云:家犬 曍,此怪也。 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義治我。」原甫云:「仁字從人,義 字從我。」豈造文之意也邪?

「敬」字,左紀力反,右暜木反。避廟諱改姓者為苟且之 「苟」,文章之文,誤矣。

《澠水燕談錄》:錢鏐之據錢塘也,子跛,鏐鍾愛之。諺謂 「跛」為「瘸」,杭人為諱之,乃稱「茄」為「落蘇。」楊行密之據淮 陽,淮人避其名,以「蜜」為「蜂糖」,由乎淮浙之音訛也。以 「瘸」為「茄」,以「密」為「蜜」,良可笑也。

《中山詩話》:司馬溫公論九旗之名,旗與旂相近。《詩》曰: 「言觀其旂。」《左傳》:「龍尾伏辰,取號之旂。」然則旂當為芹 音,周人語轉,亦如關中以中為蒸,虫為塵,丹青之青 為萋也。五方語異,閩以高為歌,荊楚以南為難,荊為 斤。昔閩士作《清明象天破》題云:「天道如何?仰之冞高。」 會攷官同里,遂中選荊楚士,題雪用「先」字後云:「十二 峰巒旋旋添」,反讀添為天字也。向敏中鎮長安,土人 不敢賣蒸餅,恐觸中字諱也。

《聞見後錄》:東坡《謝滕達道書》云:「前日得觀所藏諸書, 使後學稍窺家傳之祕,幸甚!恕先所訓,尤為近古。某 方治此書,得之頗有開益。拜賜之重,若獲珠貝,老朽 不揆,輒立訓傳,尚未畢功,異日當為公出之。古學崩 壞,言之傷心也。」李方叔云:「東坡每出,必取聲韻、音訓、 文字,複置行篋中。」予謂學者不可不知也。

杜子美詩「將軍只數霍嫖姚」對「苑馬總歸春苜蓿」,「嫖 姚」字如律當讀平聲。又云「杖藜妨躍馬,不是故離群」, 「離」字如律當讀平聲。《漢書音義》:「嫖姚字皆讀去聲,音 鰾鷂。」《檀弓》:「離群索居」,《釋文》「離字讀去聲,力智反,音利。」 退之云「凡為文辭,宜略識字。」有以也。

《王弼注》:「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以為沾濡之形也。 蓋弼不知古易,「形」作「刑」,「渥」作「剭」,剭音屋,故《唐書》元載 贊「用刑剭」,亦《周禮》剭誅云。

《夢溪筆談》:「音韻之學,自沈約為四聲及天竺梵學入 中國,其術漸密。觀古人諧聲,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 字多與『李』字協用,『慶』字『正』字多與『章』字、『平』字協用。如 《詩》:『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投我以 木李,報之以瓊玖。終三十里,十千維耦。自今而後,歲 其有君子,有穀貽孫子,陟降左右,令聞不已。膳夫左』」 右,無不能止。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如此 極多。又如孝孫有慶,萬壽無疆,黍稷稻梁,農夫之慶, 唯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則篤其慶。載錫之光,我田 既臧,農夫之慶,萬舞洋洋,孝孫有慶。《易》云:「西南得朋, 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班固《東都賦》:「彰皇德兮侔周 成,永延長兮膺天慶」,如此亦多。今《廣韻》中「慶」一音「卿」 然,如《詩》之「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誰秉國成,卒勞百姓?我王不寧,覆怨其正。」亦是「怲」「正」 與「寧」平協,用不止「慶」而已,恐別有理也。

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 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水類,其左皆從水。所 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 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