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6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義也。」

切韻之學,本出於西域。漢人訓字,止曰讀如某字,未 用反切。然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 「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以西 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原也。如「軟」字文從「而犬」,亦切 音也,殆與聲俱生,莫知從來。今切韻之法,先類其字, 各歸其母。唇音、舌音各八,牙音、喉音各四,齒音十,半 齒半舌音二,凡三十六,分為五音,天下之聲,總於是 矣。每聲復有四等,謂清、次、清、濁、平也。如顛天田《年邦》。 龐厖之類是也。皆得之自然,非人為之。如「幫」字,橫 調之為五音,幫、當、剛、臧、央是也。幫宮之清當商之清剛角之清臧徵之清 央羽之清縱調之為四等,幫、滂、傍茫是也。幫宮之清滂宮之次清傍宮之 濁茫宮之不清不濁就本音本等調之為四聲,「幫」、「牓」、「傍」、「博」是也。 幫宮之清平牓宮清之上傍宮清之去博宮清之入四等之聲,多有聲無字者, 如封」、「峰」、《逢》止有三字,《邕》《胸》止有兩字,「竦」、「火」、「欲」、「以」皆止 有一字,五音亦然。滂、湯、康、蒼止有四字。四聲則有無 聲。亦有無字者,如「蕭」字、殽字,《全韻》皆無入聲,此皆聲 之類也。所謂切韻者,上字為切,下字為韻。切須歸本 母,韻須歸本等。切歸本母,謂之音和,如德紅為東之 類。德與東同一母也。字有重中重、輕中輕,本等聲盡 汎入別等,謂之類隔。雖隔等,須以其類,謂唇與唇類、 齒與齒類,如「武延為綿」、「符兵」為平之類是也。韻歸本 等,如「冬」與《東》字母皆屬端字,「冬」乃端字中第一等聲, 故「都宗」切「宗」字第一等韻也。以其歸《精》字,故「《精徵》音 第一等聲,《東》字乃端字中第三等聲,故「德紅」切,「紅」字 第三等韻也。以其歸「匣」字,故匣、羽音第三等聲。又有 互用借聲,類例頗多。大都自沈約為四聲,音韻愈密。 然梵學則有華、竺之異。南渡之後,又雜以吳音,故音 韻厖駮,師法多門。至於所分五音,法亦不一。如樂家 所用,則隨律命之,本無定音。常以濁者為宮,稍清為 商,最清為角,清濁不常為徵、羽。切韻家則定以唇齒 牙舌喉為宮、商、角、徵、羽。其間又有半徵半商者,如「來 日」二字是也,皆不論清濁。五行家則以韻類清濁參 配,今五姓是也。梵學則喉牙齒舌唇之外,又有折、攝 二聲,折聲自臍輪起,至唇上發,如字。浮金反之類是 也。《攝》字鼻音。如《歆》字鼻中發之類是也。字母則有四 十二。曰阿多波左那囉拖婆茶沙嚩哆也瑟吒。二合迦 娑麼伽他杜鎖呼拖。前一拖輕呼此一拖重呼奢佉叉。二合婆多。二合 壤曷攞多。二合婆。上聲車娑麼。二合訶婆縒伽。上聲吒拏娑頗。 二合娑迦。二合也娑。二合室左。二合《佗陀》為法不同,各有理致, 雖先王所不言,然不害有此理。歷世浸久,學者日深, 自當造微耳。

古文「己」字,從一從亡,此乃通貫天地。人與王字義同, 中則為王,或左或右則為己。僧肇曰:「會萬物為一己 者,其惟聖人乎?」子曰:下學而上達,人不能至於此,皆 自成之也。得己之全者如此。

搜采異聞,錄書字有俗體一律不可復改者。如「沖」、「涼」、 「況」、「減」、「決」五字,悉以水為雖士人札翰亦然。《玉篇》正 收入于水部中。而部之末亦存之,而皆注云「俗」,乃 知由來久矣。唐張參《五經文字》亦為訛。

《異聞錄》:「今人作字省文,以『禮』」為以處為。《以與」「為》, 凡章奏及程文書冊之類,不敢用,然其實皆《說文》 本字也。許叔重釋。《字》云:「古文。」《字》云:「止也。」得几而 止。或從「處。」《字》云:「賜,予也。」與同,然則當以省文為 正。

《孔氏雜說》文王可以為文君,張衡賦「文君為我端蓍」 是也。北狄可以為蠻,《史記匈奴傳》「獫狁葷粥,居於北 蠻」是也。二典可以為謨,馬融曰「戞擊鳴球,載於虞謨」 是也。《堯典》亦可謂之,《唐書,吳陸抗傳》「靜言庸違,《唐書》 攸戒」是也。韶可以為禹樂,《史記》「禹興九韶之樂」是也。 三王亦得稱帝,《史記夏紀》「帝桀」是也。獻俘不獨人也, 物皆可以為俘。俘,取也,《書》云「俘厥寶玉」是也。丐不止 於自乞也,與人亦可稱丐。《前漢廣川王越傳》:「盡取善 繒,丐諸宮人。」注:「丐,遺也。」賄不獨賂也,賜皆可以為賄, 《書》「賄肅慎之命」是也。診不止脈也,視物皆可以為診。 《後漢·王喬傳》:「尚方診視舄」是也。餉不止飲食也,贈皆 可以為餉。《魏文紀注》:以詩賦餉孫權。徐孝穆有《答餉 鏡詩》是也。城邑亦可謂之弊,《趙世家》「馮亭以城市邑 十七,弊吾國」是也。稱譽亦可謂之薦,《伯夷傳》「七十子 之徒,仲尼獨薦顏淵」是也。

父命得為敕,《後漢》樊重焚券,諸子從敕是也。叔可稱 大人,疏受對,疏廣云「從大人議」是也。母亦稱大人,《前 漢·淮陽獻王傳》張博云「王遇大人亦解。」後漢范滂就 獄,與母訣曰:「大人割不忍之恩」是也。父可以稱聖善, 楊修答曹植書有聖善之教,注謂武帝也。人臣不嫌 稱萬歲,《馬援傳》援擔酒享軍士,皆伏稱萬歲是也。上 父母壽可萬壽,潘岳《閒居賦》「稱萬壽以獻觴」是也。凡 屋之高嚴,通謂之殿前,《漢·霍光傳》「鴟鳴殿前樹上」,《黃 霸傳》「郡國上計,長史一輩先下殿」是也。白事丞相亦 可謂之奏事,《魏相傳》「帶劍奏事」是也。造謁人亦可謂 之朝,《司馬相如傳》「臨邛令日往朝相如」是也。人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