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刻鵲瑞之章,元暉奉虎兒之字」,私志姓字者,蓋不可 勝紀。若嘯堂所錄,其來久矣。歐陽公平生惟一字記 名,後儒求多焉。人之好古者鮮矣。於記姓名,則或好 古篆,抑好而不能察,不如其不知好者也。自《玉篇》起, 《說文》棄,俗書《易》籀學廢,豈惟字書哉?音釋行世,而《詩》 《書》《易》不復存;《古音》;韻略試士,而字音不復通古韻。古 學雖不止字書,辟如剖竹,由末而至本,是或一道也。 嘗歎漢法試吏,人誦史籀之書,童習倉頡之教,字學 猶近古也。漢求能讀古字者,必徵齊人以所聞,伏生 可以考論。傳稱山東大師能言《尚書》《齊語》相授也。孝 宣命張敞受齊學,遂能讀鼎刻,以致通顯。京兆餘暇 遑及古書,無以大其師傳。杜鄴從敞子吉得緒餘,亦 以小學名家。至於張敞受學,所徵之師,史乃逸其姓 名,謾曰「齊人」而已。每閱《漢史》,未嘗不為斯人歎。今信 父有力於篆韻,盍書其名氏,無若齊人。然信父名銁, 以字行。

《篆韻集鈔序》
宋·濂

鄱陽劉彥正,幼承先訓,留意篆學,歷年之久,靡不貫 通。於是用韻,分以五音,每字之下,又析以九類,先後 之說,有相發明者,輒具錄之,字義未安者,必疏其是 非而申以己說。《說文》所引古文六經,其字與今所行 本或不同,集為一編,以附於後,共成若干卷,精密而 不失於粗疏,嚴簡而不至於穴泛,其可傳世蓋無疑 已。雖然,《說文》其至矣乎!濂自來金陵,見《六書正譌》《說 文字原》二書,乃鄱陽周伯琦所著,頗以許氏為宗。今 又觀是書,亦羽翼《說文》之學,惟恐其不明,何鄱陽之 多賢耶?周氏所著已盛行此編,士大夫多取觀之。濂 故為序作者之意於編首。嗚呼!契二儀之運,該萬彙 之理,無過於《六書》。博雅之士,慎無以為《小學》而忽諸, 則善矣。煜字彥正,知嚴州建德縣,氣貌粹然,有道之 士也。其於名物制度之學尤精云。

《詩韻篆林跋》
沈擎

之仁力學嗜古,詩文博雅,更究精於篆隸,研摹歲月, 彙集四聲,廣備六義,若鳥跡蟲葉,龍形鸞象,玉著史 籀之體,靡不趨合。是冊,望之雲興霞舉,光耀藝林。況 我家隱侯公創業編韻於前,是不可無之仁繼武《韻 篆》於後也。

篆書部藝文二

《李潮八分小篆歌》李潮善小篆師李斯嶧山碑見稱於時

唐杜甫

倉頡鳥跡既茫昧,字體變化若浮雲。陳倉石鼓又已 訛,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寂 不聞。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苦縣光和 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復得,吾甥李 潮下筆親。尚書韓擇木,騎曹蔡有鄰。開元已來數八 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 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龍盤拏肉屈強。吳郡 張顛誇草書,草書非古空雄壯。豈如吾甥不流宕,丞 相中郎丈人行。巴東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 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東林寺貫休上人篆隸題詩》
黃滔

《師名自越》徹秦中,秦越難尋師所從。墨跡兩般詩一 首。香爐峰下似相逢。

《陽冰篆》
宋·王禹偁

泠泠庶子泉,落落陽冰筆。雲氣勢奔垂,龍蛇互蟠屈。 嶧山既劘滅,石鼓又缺失。惟茲數十字,遒勁倚雲窟。 摸印遍寰區,流傳耀緗帙。書誠一藝爾,小道詎可忽。 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沒。

《推官惠李庶子鄂州篆字》
文同

天下有奇篆,陽冰書《鄂州》。異獸呀五口,狂咬掉三頭。 磥砢玻璃盌,詰屈珊瑚鉤。愧無希世寶,何以為子酬。

《和永叔瑯琊山庶子泉陽冰石篆詩》

蘇舜欽

一氣氤氳萬事起,獨有篆籀含其真。周鼓秦山壞已 久,下至唐室始有人。宗臣轉注得天法,質雖渾厚氣 乃振。人間所存十數處,豐疏異體世共珍。其中《瑯琊 石泉記》,比之他法殊不倫。鐵鎖關連玉鉤壯,曲處力 可挂萬鈞。復疑蛟虯植爪角,隱入翠壁蟠未伸。近來 俗眼苦不賞,唯有風月時相親。紫微仙人謫此守,此 地勝絕舊喜聞。公餘往觀領賓從,獵獵畫隼搖青春。 遠休車騎步泉側,酌泉愛篆移朝昏。揮弄潺湲翫點 畫,情通恍惚疑前身。作詩緘本遠相寄,邀我共賦意 甚勤。昨承見教久閣筆,壓以大句尤難文。高風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