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世傳泰山篆字可讀者,惟有「二世詔」五十許字,而始 皇刻辭皆謂已亡。宋丞相莒公鎮東平日,遣工就泰 山撫得墨本,以慶曆戊子歲別刻新石,親作後序,止 有四十八字。歐陽文忠公《集古錄》亦言友人江鄰幾 守官奉高,親到碑下,纔有此數十字而已。其後東平 劉斯立嘗登泰山絕頂,訪《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 土中,高不過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廣狹皆 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礱。所謂五十許字者,在南面 稍平處,人常所撫搨,故士大夫多得見之。其三面尤 殘缺蔽闇,人不措意,隱隱若有字痕,刮磨剝蝕。試令 撫以紙墨,漸若可辨。蓋四面起,以東、北、南為次,四面 周圍悉有刻字,總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從西面起, 以東北、南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東面六行,南面 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復轉在西南稜上。其十二 行是始皇辭,其十行是二世辭。以《史記》證之,文意皆 具,計其缺處,字數適同,於是泰山之篆,遂為全篇。 《春渚紀聞》:吳興章有以小篆名世,其用筆簡古,得石 鼓遺法,出文勛章友直之右。所作《復古編》以正篆隸 之本,識者嘉之。嘗為余言:心字於篆文,只是一倒火 字耳。蓋心,火也,不欲炎上,非從包也。畢少董,文簡之 孫,妙於鼎篆,而亦多見周秦,凡有盤盂之銘。其論水 字云:「中間一豎,更不須曲,只是畫一《坎》卦耳。」蓋坎為 水,見於《鼎銘》多如此者,并記之。

《研北雜志》:「篆法自秦李斯,至宋吳興道士張有而止, 後世的的,有所據依。」

《丹鉛總錄》:予考《述異記》云:空同山有堯碑禹碣,皆科 斗書。《淳化閣帖》首有禹篆十二字。《輿地志》:江西廬山 紫霄峰下有石室,室中有禹刻篆文。有好事者縋入 摹之,凡七十餘字,止有「鴻荒漾余乃𣞶」六字可辨,餘 叵識。後復追尋之,已迷其處矣。福建莆田縣陳喦山 有自然仙篆,以紙摹之,形類禹刻。何翥詩:「鳥書蟲文」 不可識,如讀岣嶁《神禹碑》。禹之遺跡,靈閟如此,號曰 「神禹」,抑有由矣。

倉頡冢,《方輿勝覽》有數處,當以關中、馮翊、今耀州者 為是。按《皇覽》云:「有倉頡冢,在利陽亭南,高六丈。」又聞 人牟準作《衛覬碑文》云:「《倉頡冢碑》大篆書,在左馮翊 利陽亭南道㫄。」覬,金針八分書也。 再考贊皇山中「吉日癸巳」字,乃周穆王書,其時代遠 在宣王之前。然《贊皇山石刻》乃是小篆,而宣王石鼓 卻是古文籀書,此又大篆小篆並用之明證也。 夢英好篆書而無古法,其自敘云:「落筆無滯,縱橫得 宜。大者縮其勢而漏其白,小者均其勢而伸其畫。」此 正其病處,而居之不疑,所以不可救藥,沈痾入骷矣。 夢英篆傳於今者,有篆書偏傍,亦不工緻。郭忠恕答 之書云:「見寄偏傍五百三十九字。」按《說文字源》惟有 五百四十部,「了」字合收在子部,今《目錄》妄有更改。又 《集解》中誤收去部在注中。今點檢偏傍,少「晶惢」至「龜 弦」五字。故知林氏虛誕,誤於後進者小說見宜焚之。 忠恕所稱林氏者,林罕、夢英,偏傍全依林罕小說,而 忠恕謂小說宜焚,深不足於彼也。書末云:「何人知之, 英公知之」,正謂其不知耳。

《太平清話》:山谷題萬松亭額,東坡手畫一樂工,又作 《樂語》題之,皆作漢篆書。二公卻又能隸篆也。

《金志》言:奉符人党懷英篆籀入神,李陽冰之後一人 而已。

《巖棲幽事》,碑石冰泐者具在,好奇之士,乃專倣刻文 刓剝之處,僅存字形,以為古意。范石湖此語為漢隸 也。不知今學漢印者皆此類,古文亦然。

《妮古錄》:「禹精神在水,故篆體皆有流水形。」

鑄印官祝溫集自言:祖思言為唐禮部鑄印官,世習 籀篆,即《漢藝文志》所謂「屈曲纏繞,以摹印章者。」 《述古書法纂》:「凡習篆,《說文》為根本,能通《說文》,則寫不 差。」又當與《通釋》兼看。

篆書部外編

《異苑》:「晉太元末,湘東姚祖為郡吏,經衡山,望巖下有 數年少,並執筆作書。祖謂是行侶休息,乃枉道過之。 未至百許步,少年相與翻然飛颺,遺一紙書在坐處, 前數句古時字,自後皆鳥跡篆。」

《遺史紀聞》:太子中允王綸有女十八,一日晝寢若魘, 有物憑附而語,稱「清非生。」呼其女為燕華君,能三十 六體天篆,後數月如故,皆不能記矣。

《神仙感遇傳》:「陳簡者,金華縣小吏也。早入縣,忽逢道 流,簡隨之行,及一宮觀,內有筆墨之屬,以黃素書一 卷,紙十餘幅授之曰:『以汝有書性,為我書之』。發褾視 之,皆古篆文。素不識篆字,試按本書之甚易,半日已 畢,道流以一杯湯與之曰:『此金華神液,飲之者壽無 限』。出門恍如夢覺,已三日矣。還家習篆書,遒勁異常」, 而不復飲食。尋入金華山去,亦時還郡中。

《洛中紀異錄》:絳州碧落觀有天尊名像,光燄灼高丈 餘,上有文云:神仙所篆,莫之測也。先君云:唐龍朔中 刺史李諶為母氏天妃追薦所造也。有先黃冠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