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渾 瑊》      《齊 抗》

湯從義、      《白居易》

《王審隨》二。     《李德裕》

許 渾、      《李 叢》

《李 思》      《鄭凝績》。


朱全忠、      《李 能》。


羅 隱。

《牒》

《白寡辭》,      白彥將。

王審隨。

五代

《制》

後唐·李彥超

蜀王宗綰《二     晉》《趙仁寶》

後唐趙仁寶     南唐國導師告

日本國《康保》偽告二  大理國相國《布燮》「告 《大理國督爽牒》。」

《米芾寶章待訪錄》

《序》

漢河間憲王購書,必錄古簡。梁武、元隋、唐文帝金題玉躞,錦質繡章,破紙斷麻,取而華國。天寶以後,或進書得官,亦知上篤好本朝。太宗混一偽邦,國書皆聚。然士民之間,尚或藏者,既非寶鑑,皆以世傳,聞見浸多,懼久廢忘,因作《寶章待訪錄》,以俟訪圖書使焉。元祐丙寅八月九日。

《目睹》

晉右軍王羲之書《雪晴帖》。

右軍蹟在承務郎吳郡蘇激處,集賢校理舜欽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 字及褚氏字印。

陳僧智永,真草書《歸田賦》。

右真蹟在襄陽魏泰處,故南昌人裝,題曰「虞世南」 ,白麻紙。有古跋曰:「開成五年白馬寺臨《一過潭記》。」 某官潭,泰遊湖外,攜行,賞跋累日。

唐率更令歐陽詢書《衛靈公天寒鑿池帖》。

右《真蹟》麻紙,在魏泰處。

《唐彭王傅徐浩書張九齡司徒告》:

右真蹟,用一尺高絹書,多渴筆,詞云:「正大廈者,柱石之力;匡帝業者,輔相之功。生則保其雄名,沒猶稱其盛德。」 今在其孫曲江人嶺南縣令張仲容處。某官於桂林借留半月,仍以紙覆裹,欲為重背,仲容惜其印縫,古紙不許。《九齡神道碑》,亦浩書。

唐中書令褚遂良《枯木賦》。

右唐粉蠟紙搨書也。在承議郎合肥魏倫處收以為真蹟,魏氏刻石。某官杭過潤,借觀于甘露寺。

《唐太師顏真卿書送辛子序》。

右真蹟,楮紙書,在寶文閣學士謝景溫處。前後為好事者以筆描二大印,其文亂,仍書「鉉」 字其中,幸不合縫,鑒非鉉筆,甚累墨寶。某佐寶文于潭,屢經賞閱。

陳,僧智永《千文》。

右唐粉蠟紙搨書,有古跋云:「契闊艱難,不敢失墜,信好事也。在前國子監直講楊褒處,得于外舅王安國某元豐五年過金陵見之」 ,內二真字雙鉤填者,然人猶未信為搨焉。

陳,僧智永《千文》。

右楮紙書,唐人臨寫,在宣德郎陳幵處。恭公姪作《梵夾》冊,雖非真蹟,秀潤圓活逼真,今已罕得。某嘗三閱。

智永《千文》半卷。

右《黃麻紙》,唐人臨書,在刑部尚書丹陽《蘇頌》處。

王右軍《蘭亭燕集序》。

右唐粉蠟紙雙鉤摹本,在蘇激處。精神筆力,毫髮畢備,下真蹟一等。此幾馮承素輩搨,賜大臣者。舜欽父,集賢挍理者,購于蜀僧元靄。某與激友善,每過,公必一出,遂親為背飾。

唐太師顏真卿《乞米帖》。

右真蹟楮紙,在朝請郎蘇澥處,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關中安氏,士人多有臨搨本。此卷古玉軸,縫有「舜元」 字印,范仲淹而下題跋。某嘗十餘閱。

《唐率府長史張旭四帖》。

右真蹟,在杭州,陸氏大姓也。舊有五帖,第一《秋深》,第二《前發》,第三《汝官》,第四「昨日」 ,第五「承須。」 今所存四帖,「汝官」 後有一古印文記,不可辨。「昨日」 「承須」 二帖,襞紙也。陸氏子素從奉議郎關景仁學,關因借橅三大帖。余丱見石本于鎮戎軍,及冠官桂林,朝奉大夫關杞為使者,語及,始知石在關氏。二十五官潭,杞通判邠州,以石本見寄。三十五官杭,而景仁為錢塘令,陸氏子登進士第者來謁,與關謝而閱之,既見真蹟,獨《秋深》一帖,詰之良久,顰蹙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