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輿地碑目》「在長興縣大雄寺。」

孝義寺碑

按晏元獻《類要》,徐陵撰,在卞山下,今在墨妙寺。

張慧湛墓誌銘

按《集古錄》:「陳隋之間,字書之法,極於精妙。自開皇、仁 壽而後至唐高宗已前,碑碣所刻,往往不減歐虞,而 多不著名字。如《鉗耳君清德頌》,慧湛,陳人,至唐太宗 時改葬,其銘刻字畫遒勁有法,玩之忘倦,惜乎不知 何人書也。」

北魏

冰固堂碑

按《水經注》:「方嶺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東北有 高祖陵,二陵之南有冰固堂,堂之內外四側結兩石 扶帳,青石屏風,以文石為緣,並隱起忠孝之容,題刻 貞順之名,廟前鐫石為碑。」

諸岳廟碑

按《水經注》。「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謙之議建大道場 壇廟。」兼諸岳廟碑。亦多所署立。

盧魯元碑闕

按《北史盧魯元傳》:「魯元卒,帝甚惜之,葬於崞山,為建 碑闕。」

廣德殿碑

按:《水經注》:帝幸朔北,楊難當重譯拜闕陛見之所,故 殿以「廣德」為名。魏太平真君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 事,碑陰題宣成公李孝伯等從臣姓名。

大代修華嶽廟碑

按《集古錄》,「興光二年三月甲午立。魏自道武天興元 年,議定國號,群臣欲稱代,道武不許,乃仍稱魏。」今魏 碑數數有之。

崔浩碑

按:《金石略》,「興光二年,在華州。」

中岳碑

按:《金石略》,「太安二年十二月有碑陰。」

保太后碑

按《魏書高宗乳母常氏傳》:「氏以事入宮,世祖選乳高 宗,慈和履順,有劬勞保護之功。高宗即位,尊為保太 后,葬磨笄山,樹碑頌德。」

衛操碑

按《魏書·衛操傳》:「操與從子雄同來歸國,桓帝嘉之,以 為輔相。及劉淵、石勒之亂,勸帝匡助晉氏。東嬴公司 馬騰聞而善之,表加將號。後操立碑於大邗城南,以 頌功德。皇興初,維州別駕段榮於大邗掘得此碑文。」

孔宣尼廟記

按《金石錄》,在今懷州界中,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 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文帝也。

文成太后碑

按:《魏書文成皇后本紀》:「太和五年,起作壽陵,刊石立 碑,頌太后功德。太后立文宣王廟於長安,又立思燕 佛圖於龍城,皆刊石立碑。」

造三級浮圖碑

按《金石錄》:「孝文太和十二年七月。」

孝文弔比干文

按:《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八年十一月,車駕幸鄴。甲 申,經比干之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刊之。」

按:《金石錄》,「《比干碑》陰,盡紀侍從群臣官爵姓名。」

孝文北巡碑

按:《集古錄碑》云「太和二十一年修省方之典,北臨舊 京。」碑無題首,故依《本紀》為《北巡碑》。

穆崇碑

按《魏書穆崇傳》:「崇子真,除南部尚書。高祖追思崇勳, 令著作郎韓顯宗與真撰定碑文,建於白登山。」

祗洹碑

按,《水經注》:「平城東郭外,太和中閹人宕昌公鉗耳處。 時立祗洹舍於東皋,庭中有祗洹碑,碑題大篆。」

韓麒麟碑

按《酉陽雜俎》:歷城縣魏明寺中有魏公碑,太和中所 造也。魏公曾令人遍錄州界石碑,言此碑詞義最善, 常藏一本於枕中,故家人名此枕為「麒麟函」,韓公諱 麒麟。

定鼎碑

按《金石略》:「景明三年,沈馥正書,一名《御射碑》。」

太尉于烈碑

按《金石錄》,「宣武景明四年四月。」

金鄉縣令徐公碑

按《金石略》,「景明中立,在濟州。」

元成碑

按:《金石略》,「正始五年,在祁州。」

石門銘

按《集古錄銘》云:「此門漢永平中所穿,自晉氏南遷,斯 路廢矣。」皇魏正始元年,刺史羊祠開創舊路,永平二 年正月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