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北平山碑

按:《輿地碑目》:在彭山縣之北平山,大書「北平山治之 碑」,餘不可讀。碑陰有「大唐上元二年道士施仕衡」等 字。

明徵君碑

按《金石錄》,「上元三年高宗撰,高正臣行書。」

平原寺舍利塔銘

按《金石錄》,「上元三年,僧仁基正書。」

九門縣西浮圖碑

按《集古錄》:「上元三年應詔四科舉董行思文,清河傅 得節書。」

上柱國任君碑

按:《金石文字記》正書「上元三年。」

任丘縣令王君碑

按《金石錄》,「儀鳳元年,崔融撰。八分書,無姓名。」

黎尊師碑

按《金石錄》,「儀鳳元年,盧照鄰撰,王大義行書。」

裴行儉碎葉城碑

按:《舊唐書裴行儉傳》:「儀鳳二年,行儉為安撫大食使, 諸部酋長悉來請命,將吏已下立碑於碎葉城,以紀 其功。」

修孔子廟詔表

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儀鳳二年。」

孝昌公許君墓碑

按《麈史》:安陸之東三十里,乃唐許氏之塋域,俗謂之 「相公林。」舊有《孝昌公碑》,高六七尺,闊三尺餘,白石也。 村民輒異之,或遇水旱則就禱焉。治平中,縣令張墩 言於太守周君燮,且以為玉碑,輦而視之,非玉也。棲 鄉校之南廡。已而有欲用者,方磨去十餘字,會鄭獬 以內相還里卜葬,遽止之,得不盡滅其文字。後余遊 宦歸,見其碑悉為人磨治,惟其額大書《大唐孝昌公 許君墓碑》九字,甚恨,無墨本以藏。朱又叔乃出一本 遺余。所存者序四百字,銘二百六十八字,有曰:公以 儀鳳三年正月日薨於汾州之官舍。按《唐書》,許紹,唐 初為峽州刺史,封安陸郡公,以破蕭銑功擢其子智 仁為溫州刺史。智仁初以勳封孝昌縣公,紹卒,繼守 夷陵,終涼州都督。用是考之,此碑乃智仁之《墓碑》也。

觀音十大願品經

按《金石錄》,「儀鳳三年正書,無姓名。」

岱嶽觀造像記

按:《金石文字記》:「儀鳳三年三月。」

金剛經

按:《金石錄》正書,無姓名,儀鳳三年四月。

成惠紀功碑

按:《輿地碑目》「在循州,儀鳳中刻。」

國子司業于立政碑

按《金石錄》,「調露元年,陳遺玉八分書。」

葛仙翁碑

按《金石錄》,「《葛仙翁碑》,陶弘景撰,調露二年,陳昇正書。」

恆嶽嶺路銘

按《金石錄》,調露二年正書,無書撰人姓名。

任城令元明府清德頌

按《金石錄》,調露二年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

善化府折衝張君墓誌

按《金石錄》,永隆二年正書,無書撰人姓名。

開業寺李公碑

按《金石錄》,「開耀二年李尚一撰,李文舉正書。」

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

按《金石錄》,「開耀二年周思茂撰。正書,無姓名。」

少姨廟碑

按《金石錄》,「永淳元年楊炯撰,沮渠智烈書。」

無量壽佛像碑

按《金石錄》,「永淳元年,張昌齡撰,吳知禮八分書。」

劉黑仁等造徘徊碑

按《金石錄》,永淳二年行書,無書撰人姓名。

司馬山彌勒石像碑

按《金石錄》,「永淳二年篆書」,無書撰人姓名。

啟法寺金銅無量壽像碑

按:《輿地碑目》:「張昌齡文,永淳二年建在襄陽龍興寺。」

夏啟母廟碑

按《金石錄》,「永淳二年,崔融撰,沮渠智烈書。」

永泰寺石幢

按:《嵩陽石刻》記「永淳二年立。」

恆州刺史陶雲德政碑

按《集古錄》,「永淳三年申州錄事張義感撰。」字為行書, 筆蹟遒麗,不著書者姓名。

褚亮碑

按《金石錄》,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高宗時立。

狄仁傑寧州碑

按《舊唐書狄仁傑傳》:「仁傑為寧州刺史,撫和戎夏,人 得歡心,郡人勒碑頌德。後為豫州刺史,時越王貞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