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按:《輿地碑目》:「大中十三年,盛均撰,在泉州。」

迴車院碑

按《輿地碑目》:「刺史蓋巨源撰,大中十三年立。」

新刱清雲禪院記

按:《輿地碑目》:「大中十四年,吳興沈瑊述并書。」

周公祠靈泉碑

按:石墨鐫華周公祠,靈泉湧出,凡十二處。觀察崔珙 奏狀勒石,事在大中間。石前刻奏狀,中刻宣宗批答, 後刻珙謝表,文詞宛至,有盛世風,書亦遒健有法,且 其敘列大似漢人碑例如此等碑,以後恐不能得也。

崇聖寺復牙碑

按《金石錄》,「大中中,孫朴撰,王君平行書。」

宣宗悼安國寺悟空禪師碑

按:《輿地碑目》在鹽官縣。

段柯古靖居寺碑

按《東觀餘論》,「大中作左金吾長史顏稷所書,殊有 楷法。」

洋山廟記

按:《輿地碑目》在定海縣東北五里,大中間黃洽記。

移縣碑

按:《輿地碑目》在南充縣,大中年立,文字磨滅,不可詳 辨。

韋丹碑

按《唐書韋丹傳》:丹為江南西道觀察使,會卒。宣宗讀 《元和實錄》,見韋丹政事卓然,他日與宰相語:「元和時 治民孰第一?」周墀對:「臣嘗守江西,韋丹有大功,德被 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詔觀察使紇干𣳻 上丹功狀,命刻功於碑。

吳武陵墓石刻

按:《輿地碑目》:在梧州桂芳橋上有石刻云:「咸通二年 七月五日,吳武陵之墓。」

天王廟碑

按:《輿地碑目》:在贛州。「咸通二年,刺史李振撰。」

禪惠院記

按:《輿地碑目》:「在當塗縣禪嶽山,咸通二年刻石。」

三祖大祖碑陰記

按:《輿地碑目》:「咸通二年,張彥遠撰。」

沈懷遠碑

按:《輿地碑目》:「咸通二年,在漳州。」

悟空禪師行業碑

按:《輿地碑目》:「咸通二年,盧求文。」

平察微墓誌

按:《輿地碑目》:「咸通三年在諸暨縣。」

大慶寺眾尼粥田記

按:《會稽志》,「咸通三年,裴澹述王隋正書。」

永興寺冥道記

按:《輿地碑目》:「在歸安縣鹿苑寺,咸通四年。」

應福寺彌勒佛記

按:《輿地碑目》:「咸通四年立,在定遠縣乾明寺。」

尊勝陀羅尼經

按,《金石文字記》:「咸通四年,漳州押衙王剬造,建州司 戶參軍劉鏞書。」

孟亭記

按:《輿地碑目》:「咸通四年皮日休撰。江陵寄居李耆壽 嘉定庚午於郢州白雪樓之倉側得斷石一塊,上有 六十五字,乃唐率更體,文理斷續不可讀,其間有『孟 先生』」三字,終於「『波動岳陽城』五字,則知其為《孟亭記》。 今石尚存。」

處州孔子廟碑

按:《廣川書跋》:「任迪行書,咸通四年刺史王通古重立。」

新修神光寺碑

按:《輿地碑目》:「咸通五年,李勳撰。」

懷安縣天王堂記

按:《輿地碑目》:「咸通六年,何蟾記。」

天寶寺碑

按:《輿地碑目》:「咸通六年,軍事判官陶師文。」

東海徐公德政頌

按:《輿地碑目》:「李隙撰,咸通六年,在峴山。」

節度使畢公碑

按:《金石略》,「咸通六年,康惟蔚書。」

黃州修文宣王廟記

按:《金石略》,「咸通六年,鄭彥藻八分書。」

天竺靈隱二寺記

按《臨安志》:「陸鴻漸文,僧遵式立。」

轉輪經藏碑

按:《輿地碑目》:「咸通八年在義烏縣。」

伏波廟碑

按:《輿地碑目》:「咸通八年,左武衛兵曹參軍崔遂文。」

雲居寺主律大德神道碑銘

按《國門近游錄》:「咸通八年潛江棲夷子何籌撰,盧龍 節度驅使官張景琮書并篆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