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三卷目錄
書法部彙考一
晉衛夫人筆陣圖〈序〉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序 創臨章第一 啟心章第二 視形章第
三 說點章第四 處戈章第五 健壯章第六 教悟章第七 觀彩章第八 開要章第
九 節制章第十 察論章第十一 譬成章第十二〉
唐歐陽詢書法〈排疊 避就 頂戴 穿插 向背 偏側 挑 相讓
補空 覆蓋 貼零 黏合 捷速 滿不要虛 意連 覆冒 垂曳 借換 增減 應
副 撐拄 朝揖 救應 附麗 回抱 包裹 卻好 小成大 小大成形 小大 大
小 左小右大 左高右低 左短右長 褊 各自成形 相管領 應接〉
張彥遠法書要錄〈梁武帝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竇蒙注述書賦語例字格
傳授筆法人名〉
宋陳思書苑菁華〈蔡邕九勢 唐太宗筆法訣 永字八法 訣一 訣二
永字八法詳說 側勢第一 勒勢第二 努勢第三 趯勢第四 策勢第五 掠勢第
六 啄勢第七 磔勢第八 翰林禁經九生法 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 唐韓方明
授筆要說 盧攜臨池妙訣 林韞撥鐙四字法 南唐後主李煜書述 翰林傳授隱術〉
字學典第八十三卷
書法部彙考一
《晉衛夫人筆陣圖》
《序》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闇於其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纔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 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三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撆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 陸》《斷犀》象。 百鈞弩發。 《萬歲枯藤 乀》 崩浪雷奔 勁弩筋節。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備如篆法,飄颺灑落如章草,凶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自,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 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製記。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
《序》
告汝子敬。吾觀汝書,性過人仍,未閑規矩。父不親教,自古有之。今述《筆勢論》一篇,開汝之悟。凡斯字勢,猶有十二章,章有指歸,定其模楷,詳其舛謬,撮其要實,錄此便宜。或變體處多,罕臻其本;轉筆處眾,莫識其源。懸針垂露之蹤,難為體制;揚波騰氣之勢,足可迷人。故辨其由,堪愈膏肓之疾。今書《樂毅論》一本,《筆勢論》一篇,貽爾藏之,勿播於外。緘之祕之,不可示知。諸友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專,形彰而勢顯。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天性靈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筆論,可謂家寶家珍,學而祕之,世有名譽,筆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諸規矩,存其要略,以為斯論。初成之時,同學張伯英欲求見之,吾詐云「失矣。」 蓋自祕之甚,不苟傳也。
《創臨章第一》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槊也,墨者,兵甲也,水硯者城池 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策也,颺 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點畫者 磊落也,戈斾者斬斫也,放縱者快利也,著筆者調和 也,頭角者蹙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 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 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 惟取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