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3 (1700-1725).djvu/92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一百四十二卷目錄

 聲韻部總論

  宋許觀東齋記事論禮部韻

 聲韻部藝文

  答陸厥問聲韻書      梁沈約

  韻纂序          隋潘徽

  五音集韻序        唐孫愐

  韻總序         宋歐陽修

  洪武正韻序        明宋濂

  韻學集成序         徐溥

 聲韻部紀事

 聲韻部雜錄

字學典第一百四十二卷

聲韻部總論

宋許觀東齋記事

《論禮部韻》

古者字未有反切,故訓釋者但曰「讀如某字」而已。至 魏孫炎始作反切,其實出於西域梵學也。自從聲韻 日盛,宋周顒始作《四聲切韻》行於時。梁沈約又撰《四 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累千歲而不悟,而獨得胸襟,窮 其妙旨,自謂入神之作。繼是若夏侯該《四聲韻略》之 類,紛然各自名家矣。至唐孫請幫助識別此字。始集為《唐韻》,諸書,遂 為之廢。本朝真宗時,陳彭年與晁迥、戚綸條貢舉事, 取《字林》《韻集》《韻略》《字統》及《三蒼》《爾雅》為《禮部韻》。凡科 場儀範,悉著為格。又景祐四年,詔國子監以翰林學 士丁度修《禮部韻略》頒行。初,崇政殿說書賈昌朝言: 「舊《韻略》多無訓解,又疑單聲與重疊字不協義理,致 舉人詩賦或誤用之。」遂詔度等以唐諸家韻本刊定, 其韻窄者凡三十處,許令附近通用。疑單聲及疊出 字皆於字下注解之。此蓋今所行《禮部韻》也。吳曾《漫 錄》嘗論景祐修《韻略》事,既不得其始,徒屑屑於張希 文、鄭天休修書先後之辨爾。予因歎近時小學幾至 於廢絕,遂摭聲韻之本末,備論於此,庶覽者得以攷 云。

聲韻部藝文

《答陸厥問聲韻書》
梁·沈約

宮商之聲有五,文字之別累萬。以累萬之繁,配五聲 之約,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學,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 字之文,顛倒相配,字不過十,巧歷已不能盡,何況復 過於此者乎?《靈均》以來,未經用之於懷抱,固無從得 其髣髴矣。若斯之妙,而聖人不尚,何耶?此蓋曲折聲 韻之巧,無當於訓義,非聖哲立言之所急也。是以子 雲譬之雕蟲篆刻,云「壯夫不為。」自古辭人,豈不知宮 羽之殊,商徵之別?雖知五音之異,而其中參差變動, 所昧實多。故鄙意所謂「此祕未睹」者也。以此而推,則 知前世文士,便未悟此處。若以文章之音韻,同絃管 之聲曲,則美惡妍媸,不得頓相乖反,譬猶子野操曲, 安得忽有嘽緩失調之聲?以《洛神》比陳思他賦,有似 異手之作,故天機啟則律呂自調,六情滯則音律頓 舛也。士衡雖云:「炳若縟錦,寧有濯色江波,其中復有 一片,是衛文之服。」此則陸生之言,即復不盡者矣。韻 與不韻,復有精粗輪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盡辨此。

《韻纂序》
隋·潘徽

秦孝王俊聞徽名,召為學士,遣撰集字書,名為《韻纂》。徽為序曰:

文字之來尚矣,初則羲皇出震,觀象緯以法天;次則 史頡佐軒,察蹄跡而取地。於是八卦爰始,爻文斯作, 繩用既息,墳籍生焉。至如龍筴授河,龜書出洛,綠綈 白檢,述勛華之運;金繩玉字,表殷夏之符。卸甲示於 姬壇,《吐卷》徵於孔室。莫不理包遠邇,跡會幽明,仰協 神功,俯照人事。其制作也如彼,其祥瑞也如此。故能 宣流萬代,正名百物,為生民之耳目,作後王之模範。 頌美形容,垂芬篆素。暨大隋之受命也,追蹤三五,並 曜參辰,外振武功,內修文德。飛英聲而勒嵩岱,彰大 定而銘鍾鼎。春千秋羽,盛禮樂於膠庠;省俗觀風,採 歌謠於唐衛。我秦王殿下,降靈霄極,稟秀天機,質潤 珪璋,文兼黼黻。楚《詩》早習,頗屬懷於言志;沛《易》先通, 每留神於《索隱》。尊儒好古,三雍之對已遒;博物多能, 百家之工彌洽。遨遊必名教,漁獵唯圖史。加以降情 引汲,擇善芻微,築館招賢,扳枝佇異,剖連城於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