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愈。

《清異錄》:蕭穎士文爽兼人,而矜躁為甚。嘗至倉曹李 韶家,見歙硯頗良。既退,語同行者:「君識此硯乎?蓋三 災石也。」同行不喻,因問之曰:「字札不奇,硯一災,文詞 不美,硯二災,窗几狼藉,硯三災。」同行者斂眉頷之。 開元二年,賜宰相張文蔚、楊涉、薛貽寶相枝各二十, 龍鱗月硯各一。寶相枝,斑竹筆管也。花點勻密,紋如 兔毫鱗石紋似之月硯形象之,歙產也。

《開元天寶遺事》:「內庫中有七寶硯鑪一所,曲盡其功。 每至冬寒硯凍,置於鑪上,硯冰自消,不勞置火。冬月 帝常用之。」

《摭遺》:李白遊華陰縣,乘驢過縣門,宰怒白乞供狀曰: 「曾用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 殿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許騎驢。」

《山棲志》:「秦系,天寶末,避亂剡谿,客泉州。南安有九日 山,大松百餘章,俗傳東晉時所植,系結廬其上,穴石 為硯,註老子,彌年不出。」

《誠齋雜記》:「貞元中,許商舟行湖中,青衣迎入一府,女 郎請書《江海賦》、碧玉硯、銀水玻璃為匣。」

《漁陽石譜》:「牛僧孺好石,有硯山,一名喜嶺。上有一天 池,不假凡水,可以濡筆,天壤間奇物也。」

《續博物志》:李司徒勉在汴州得異骨一節,可為硯。南 海時得於海商,云是蜈蚣脊骨。

《舊唐書柳公權傳》:「公權常評硯,以青州石末為第一, 言墨易冷,絳州黑硯次之。」

《南海古蹟記》:「南海廣利王廟在番禺南,廟有唐韓文 公玉硯。」

《述古書法纂》《北夢瑣言》:鄭朗落志時,几硯有聲。洪法 師在座曰:「有聲價之象。」朗後位台輔。

《唐語林》:僖宗時,鄭畋、盧攜同在中書,議政喧競,撲碎 硯。王鐸歎云:「不意中書有瓦解之事。」

《南唐書何敬洙傳》:「洙,廣陵人,幼遇亂,吳將楚州刺史 李簡得之,給事左右。簡酷暴,僕使有小過,率置之死 不少貸。敬洙與其伍戲小廳下,有持簡所寶硯過焉, 顧曰:『孰敢毀此者』?敬洙時被酒,奮曰:『死生有命,何不 敢之有』!奪硯擲石階上碎之。翌旦,簡視事退,聞硯毀, 詰主者,具以實對。即命擒至,皆謂必死矣。簡妻素奇」 敬洙,匿之堂奧。旬日,簡謂已逃去,亦置不問。

《蒯鼇傳》:「鼇嘗蓄龍尾硯,友人欲之而不言,鼇亦心許 之,未及予也。一日友人不告而歸,鼇悔恨,徒步數百 里追及,授硯而還。」

《歙州硯譜》:「婺源硯,唐開元中,葉氏逐獸至長城里,見 疊石瑩潔,攜歸成硯。至南唐元宗,歙守獻硯,國主嘉 之。」

《珍珠船》李後主得青石硯,墨池中有黃石如彈丸,水 常滿,終日用之不耗,每以自隨。後歸朝,陶穀見而異 之。硯大不可持,乃取石彈丸去。後主拽其手,振臂就 馬。後主請以寶玩為謝,陶不許。後主曰:「惟此硯能生 水,他硯皆不可用。」陶試數十硯,水皆不生。後主索之 良苦,陶不能奈,曰:「要,當碎之。」石破,中有小魚跳出,地 即死,自是硯無潤澤。

《五代史桑維翰傳》:「維翰字國僑,河南人也。為人醜怪, 身短而面長。常臨鑑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 之面』。」慨然有志於公輔。初舉進士,主司惡其姓,以為 「『桑」「喪』同音。人有勸其不必舉進士可以從他求仕者, 維翰乃著《日出扶桑賦》以見志。又鑄鐵硯以示人曰: 『硯弊則改而他仕』。」卒以進士及第。

《楊行密世家》:「世宗征淮南,下詔撫安楊氏子孫。而李 景聞之,遣人盡殺其族。周劉重進得其玉硯、瑪瑙碗、 翡翠瓶以獻,楊氏遂絕。」

《聞見後錄》:「石晉時,關中有李處士者,能補石硯。硯已 破碎,留一二日以歸,完好如新琢者。其法不傳,或以 為異人。」

《珍珠船》鎮潼留後李克伯得玉材,琢為圓硯,發墨可 愛。

丁恕有水精硯,大纔四寸許,為「風」字樣,用墨即不出 光,發墨如歙石。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二年夏四月,罷端州貢硯。」 《錢氏世家》:「俶異母弟儼,嗜學,博涉經史,少夢人遺以 大硯,自是學為文辭,頗敏速富贍,當時國中詞翰多 出其手。歸京師,與朝廷文士遊,歌詠不絕。」

《宋史包拯傳》:「拯知端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 十倍,以遺權貴。拯命製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 歸。」

《胡旦傳》:旦歷祕書監,斲大硯方五六尺,刻而瘞之曰: 「胡旦修《漢春秋》硯。」

《退朝錄》:楊庶幾孜言:「胡祕監旦退居襄陽,鑄大硯以 著《漢春秋》。書成,瘞其硯。每聞大臣名士薨卒,必作傳 以紀其善惡,然世不傳。」庶幾亦自有所述。

《澠水燕談錄》:淄州淄川縣梓桐山石門澗有石曰「青 金」,其文理細密。范文正公早居長白山,往來於此,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