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一百五十九卷目錄

 硯部紀事二

 硯部雜錄

 硯部外編

字學典第一百五十九卷

硯部紀事二

《元史張思明傳》:「思明除西京宣慰使,嶺北戍士多貧 者,歲凶,相挻為變。思明威惠並行,邊境乃安。因疏和 林運糧不便事十一條,帝勞以端硯。」

《雲煙過眼續錄》:祝君祥永昌收端硯一,背有黑紋者, 皆成細花,面有鑚篆字兩行云:「王次張漢老,舊坑下 岩,子子孫孫,其永寶用。」沼貯水不涸,其樣如「風」字。「王 次張」,高宗紹興中為肇慶府通判。此硯元賈秋壑物 也。

《輟耕錄》:「周待制月巖先生買地于府城之鄭捏兒坊, 刱義塾以淑後進。築礎時,掘地深纔數尺,有青石,獲 雙硯,硯有款識,乃唐鄭司戶虔故物。塾既成,遂名雙 硯堂。爾後先生之弟本道先生登庚申科,仕至惠州 判官。虔字弱齊,俗譌為捏兒云。」 《妮古錄》:「繆貞字仲素,善篆隸真行書。嘗得宋內藏紹 興丁巳邵鄂所進述」《古圖》硯,因以述古。

《太平清話》:「綠端松磬硯長七八寸,蓋硯板也。其上刻 『松枝石磬,而以半磬為硯池,細潤發墨,趙子昂銘其 陰』。」

《謝氏詩源》:袁瓘為施廕作《古硯歌》,中有句云:「青州熟 鐵不足數,衛公結鄰差可方。」古有青州熟鐵硯,甚發 墨。

《紹興府志》:「古端硯,與時製不同。元大德中,嵊靈慶寺 僧於破牆底得之。下方闊五寸,上有三角,有金紅點, 如星宿光動,底有十八圓點,具五色直透上面,好墨 研之流動。後至元庚辰,廉訪使竇宗茂索去,有銘字 古難認。」

《明良錄略》:開元寺潛龍殿基多龍鳳磚。上微時,嘗鑿 之為硯,及即位,遣使輦之內府中,都人爭效之。一日 搬取殆盡,號「龍鳳硯。」

《仰山脞錄》:臨海趙太守,洪武間卒業太學,為中貴題 《蠶婦圖》云:「蠶未成絲葉已無,鬢雲撩亂粉痕枯,宮中 羅綺輕如布,爭得王孫見此圖。」太祖幸中貴宅,見之, 詰問,中貴以趙對,即召除肇慶知府。在郡有廉聲。及 歸,嘆曰:「昔趙清獻持一硯,今吾倍之。」遂持二硯以歸。 時號「趙雙硯。」

《已瘧編》:「魏國公家一對鴛鴦硯,甚奇。兩硯並處,則硯 水自流,光彩潤澤,分則與常硯無異。」

《畜德錄》:夏忠靖公原吉嘗得賜古硯,冬月僕炙冰破 損甚,恐公知,召諭之曰:「受賜不加愛惜,吾之罪也。」遂 釋之。

賢奕太宰屠襄惠公滽部堂燕居,令辦事官捧硯,時 公新衣白綾甚澤,其人誤傾硯汁,狼藉公衣,頓顙謝 罪。公曰:「去!去!」此與韓魏公「不責碎盞」同襟度矣! 《明外史汪俊傳》:俊弟偉遷南京國子祭酒。江彬矯旨 取玉硯,偉曰:「有秀才時故硯,可持去。」

《名山藏》:楊黼,雲南太和人。素好學。庭前有大桂樹,縛 板樹上,題曰「桂樓。」偃仰其中,躬耕數畝,以供甘旨。註 疏《孝經》數萬餘言,皆古小篆作字。片硯。硯乾欲下,桂 樓取水,硯池中忽已盈矣,自是為常,人謂「孝感。」 《太平清話》:孫漢陽以宋復古殿瓦為硯,瓦色黃而帶 白,製頗古。

文太史得古端硯,銳首豐下,形如覆盆,面鏤五星聚 奎及蓬萊三島,左右蟠雙螭刳,其背令虛,鐫東坡製 銘。一龜橫出,作奰屭狀,文縷精緻,不知何時物也,因 命為「五星硯。」

《珍珠船》,絳縣人。善製澄泥縫絹袋,致汾水中,踰年而 取之,陶為硯,水不涸。又鄴郡三臺舊瓦,有維箕之狀, 斲為硯,則愈於澄泥。

藍田山真悟寺高僧寫《涅槃經》,群鴿自空中銜水添 硯。

《譚輅》有一士入試,嫌硯重,問硯工何物可輕?硯工云: 「惟漆查作硯甚輕。」士曰:「『我知之矣。我聞莊周為漆園 吏,當向彼求之』。走而求諸周,周曰:『汝要漆儘奉,只怕 人不識。若要漆查,都被諸公偷盡矣』。」此雖戲言,似有 所指也。

《雨航記》:「宋端溪石硯一。硯在山下人家作磨刀石,先 生購得之,余為銘。」

《江寧府志》:「嘉靖初年,鼓樓旁園丁從枯井中得一松 根硯,背鐫一銘,有『開寶年字。嚴子寅以數百錢得之 嚴世蕃門下客羅龍文見而愛之,言於世蕃,遂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