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蕃物。嚴氏抄沒後,不知更落何人手』。」

《蘇州府志》:顧聖之父顧道人,工於製硯,人稱聖之為 小道人。所製硯皆倣古式,樸雅可玩。嘗謂人曰:「刀法 於整齊處易工,於不整齊處理難明也。」亦好吟詠,有 詩稿藏於家。

《合肥縣志》:「許如蘭生平慕蘇長公為人,夢長公授片 石曰『天然硯,偶掘地得之,與夢符焉。所著《天然硯譜》 一卷』。」

《常熟縣志》:「宋玨,字比玉。為人豪放,畜古硯甚富,八分 書特為精妙。」

《雲南通志》:「康誥,昆明人,出著破靴,人稱康破靴。」好讀 書,性嗜酒,善洞簫書法。祝允明嘗以玉屑和泥置袖 中摶弄,陶作硯,堅潤類未央銅雀。人名康硯,亦不多 作,貴介求之,終不可得。

負釜山,頂有穴,水深尺餘,土人謂之「硯池。」童子於穴 中投身取水,云「學書有成。」

《鞏昌府志》:「露骨山有萬象洞,入洞摶泥作硯,裁制方 整,出洞即成堅石,雲花滿面,人皆稱之。」

《紹興府志》:「八角石硯:剡丁發硯於破塚,外肖羲畫,內 鑿禹海,赴手輕爽,石性已空,入土老也。」

《一統志》硯石,「蓬萊縣海中鼉磯島下出,名羅文金星 硯,又名雪浪硯。」

《高要縣志》:「萬曆三十四年,詔封閉硯坑。」

《廣州府志》:「南漢劉王塚在番禺縣城東二十餘里,曰 北亭。明崇禎丙子秋九月,田間有雷出,奮而成穴,耕 者梁父過而見,因投以巨石,空空有聲,乃內一雄雞 其中,伺守至夜盡,聞雞鳴無恙。於是率子弟入,大發 之,有寶硯一,硯池中有玉魚,能遊動。其他異物不可 指識。」

硯部雜錄

《陸清河集》:「陸雲與兄平原書云雲,再拜。君苗文天才 中亦少爾,然自復能作文。雲惟見其《登臺賦》及詩頌, 作《愁霖賦》極佳,頗倣雲雲。所如多恐故當在二人後。 然未究見其文,見兄文輒云欲燒筆硯,以為此故,不 喜出之。」

《續博物志·硯譜》載,天下之硯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 石硯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為第二,歙州龍尾石為 第三.。

《雲仙雜記》:「養硯以文綾蓋貴乎隔塵;養墨以豹皮囊 貴乎遠濕。」

東坡《題䟦》:「硯之發墨者必費筆,不費筆則退墨。二德 難兼,非獨硯也。大字難結密,小字常局促。真書患不 放,草書苦無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萬事無不 然。」可一大笑也。

硯之美,止於滑而發墨,其他皆餘事也。然此兩者常 相害,滑者輒退墨。余作《孔毅夫硯銘》云:「澀不留筆,滑 不拒墨。」毅夫甚以為名言。

予家有歙硯,底有款識云:「吳順義元年處士汪少微 銘云:『松操凝煙,楮英鋪雪,毫穎如飛。人間五絕,所頌 者三物爾』。」蓋所謂硯,與少微為五耶?

行至泗州,見蔡景繁附《唐林夫書信》,與余端硯一枚。 張過墨「半螺硯極佳,但小而凸,磨墨不甚便。作硯者 意待數百年後硯平乃便墨耳。一硯猶須作數百年 計,而作事乃不為明日計,可不謂大惑耶!」

僕好用《鳳咮石硯》,然論者多異同。蓋自少得真者,為 《黯黮灘》石所亂耳。

以瓦為硯,如以鐵為鏡而已。必求其用,豈如銅與石 哉?而世常貴之,豈所謂苟異者耶?

淄石號《韞玉硯》,發墨而損筆。端石非下喦者宜筆,而 退墨,二者當安所去取?用退墨硯,如騎鈍馬,數步一 鞭,數字一磨,不如騎騾用瓦硯也。

曇秀畜龍尾石硯,僕所謂「澀不留筆,滑不拒墨」者也。 製以拱璧,而以缺月為池,云是蔣希魯舊物。予頃在 廣陵,嘗從曇秀識此硯,今復見之嶺海間,依然如故 人也。

東坡《志林》:柳公權論硯甚貴青州石,末云:「墨易冷」,世 莫曉其語。此硯青州甚易得凡物耳,無足珍者。蓋出 陶竈中,無潤澤理。唐人以此作羯鼓腔,與定州花瓷 作對,豈硯材乎?硯當用石,鏡當用銅,此真材本性也。 以瓦為硯,如以鐵為鏡,人之待瓦鐵也微而責之也 輕,麤能磨墨照影,便稱奇物,其實豈可與真材本性 者同日而論哉。

《聞見後錄》曰:「硯瓦者,唐人語也,非謂以瓦為硯,蓋硯 之中必隆起如瓦狀,以不留墨為貴,百餘年後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