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皆貴其輕也,冷與?二義不相遠。石末本瓦硯,極不 佳,至今青州有之。唐中世未甚知。有端歙石,當是以 瓦質不堅,磨墨無沫耳。物性相制,固有不可知者。今 或急於磨墨而沫起,殆纏筆不可作字,但取耳中塞 一粟許投之,不過一撮磨,即不復見。頃墨工王湍言 此,試之果然。書几間亦不可不知此。

《游宦記聞》。硯品中端石,人皆貴重之,載於譜記。凡數 家取予各異,或佳其有眼為端,或以無眼為貴。然石 之青脈者,必有眼嫩則多眼,堅則少眼,石嫩則細潤 而發墨,所以貴有眼,不特為石之驗也。眼之品類不 一,曰鸚哥眼,曰鴝鵒眼,曰了哥眼,曰雀眼,曰雞翁眼, 曰貓眼,曰菉豆眼,各以形似名之。翠綠為上,黃赤為 下。諺謂火黯為佳,然亦石之病。乾道癸巳,高廟嘗書 翰墨數說以賜曹勛,其一云:「端璞出下岩,色紫如豬 肝,密理堅緻,瀦水發墨,呵之即澤,研試則如磨玉而 無聲,此上品也。中下品則皆砂壤相雜,不惟肌理既 粗復燥而色赤,如後歷新,皆不可用,製作既俗,又滑 不留墨。且石之有眼,余亦不取,大抵」瑕翳於石有嫌, 況病眼假眼,韻度尤不足觀,故所藏皆一段紫玉,略 無點綴。已上皆《聖語》。石眼少而色正者,方為佳物 貴耳。《集》「筆之用以月計,墨之用以歲計,硯之用以世 計,筆最銳,墨次之,硯鈍者也,豈非鈍者壽而銳者夭 乎?筆最動,墨次之,硯靜者也,豈非靜者壽而動者夭 乎?」於是得養生焉。以鈍「為體,以靜為用。惟其然是,以 能永年。」此《唐子西硯銘》。

《談薈硯神》曰:妃 《瑯嬛記》:「青州熟鐵硯,甚發墨,有柄可執。」

《暖姝》,由筆硯水慮凍,少著鹽可解。鎮江楊邃菴鎮守 陝西,得此法。鎮江秀才試時,遇寒,欲用燒酒,邃菴教 以此法。

《清暑筆談》:「硯材惟堅潤者良,堅則緻密,潤則瑩細,而 墨磨不滯,易於發墨,故曰:『堅潤為德,發墨為材』。」或者 指石理芒澀墨易磨者為發墨,此材不勝德耳,用之 損筆。

蔡忠惠《題沙隨程氏歙硯》曰:「玉質純蒼理緻精,鋒鋩 都盡墨無聲。此正謂石理堅潤,鋒鋩盡而墨無聲矣, 安能損筆?而坡仙乃謂硯發墨者必損筆,此不知何 謂?」

端硯以下巖石紫色者為上,其貴重不在眼。或謂眼 為石之病,然石理堅潤而具活眼者固自佳,若必以 有眼為端,則有飾偽眼于凡石者。「西施捧心而顰,病 處成妍;東家姬無其貌而效顰焉」者也。

辟寒:漢崔寔《四時令》:「正月硯寒開,令童幼入小學。十 一月硯水冰,命讀《論語》。」

《岩棲幽事》:「雌黃、銀硃皆能損剝硯石,雌黃尤甚, 滌硯不宜用湯,有損於石。」

眼生於硯池外曰「高眼」生於墨池中曰「低眼」高者尤 貴,以其石不為墨漬也。

硯宜頻易新水去塵,墨宜頻易故囊去濕。

硯有積墨,迺見古舊。張仲素《墨池賦》曰:「惟遍地而盡 墨,知功積而藝成。」又曰:「涅此黛色,涵乎碧虛。」形容積 墨妙矣。

《眉公筆記》:「端州下岩石,乾則灰蒼色,濕則青紫色。岩 兩口通為一穴,大穴取硯所自入,小穴泉水所自出。 巖北壁水浸莫測淺深,工不能採,往往於石屑中得 之。然是泉生石中,非石在泉中也。泉珠散落,如雨不 絕。」

《妮古錄》:「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 相親傍。故鏡須秦漢,硯必宋唐。」

硯部外編

《異苑》:蔣道支於水側見一浮楂,取為硯,製形象魚。有 道家符讖及紙,皆內魚硯中,常以自隨。二十餘年忽 失之,夢人云:「吾暫遊湘水,過湘君廟為二妃所留,今 復還,可於水際見尋也。」道支詰旦至水側,見罾者得 一鯉魚,買剖之,得先時符讖及紙,方悟是所夢人,棄 之。俄而雷雨,屋上有五色氣直上入雲。後有人過湘 「君廟,見此魚硯在二妃側。」

《異聞實錄》:徐元之夜讀書,見人物如粟,米粒數百,皆 具甲胄,擁一紫衣者行案上,傳呼云:「蚍蜉王欲觀漁 於紫石潭。」漁具數十人入硯中,皆獲小魚。元之大駭, 以冊覆之,照看皆無。

《法苑珠林》:「世尊欲以須彌為硯子,四大海水為墨,四 天下竹木為筆,滿四天下人為書師,寫身子智慧猶 不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