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情曰:『楚越間聲音特異,鴂舌啅噪,今聽之恬然不怪 已與為類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嘵嘵,晝夜滿耳。聞北 人言,則啼呼走匿,雖病夫亦怛然駭之』。」

《五代史後唐康福傳》:福為將無他能,善諸戎語。明宗 常召入便殿,訪以外事,福輒為蕃語以對。樞密使安 重誨惡之,常戒福曰:「無妄奏事,當斬汝。」福懼,求外任, 乃拜涼州刺史。

《調謔篇》: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擢 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 姦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雲麓漫抄》:朱勔之父朱沖者,吳中常賣人方言,以微 細物博易於鄉市中,自唱曰「常賣。」一日至虎丘,主僧 聽其聲甚驚,出觀之,但見憩於廡下,延之設茶,語以 他日必貴,自是主僧頗周給之。

《癸辛雜識》:浙之東,言語黃、王不辨,自昔而然。王克仁 居越,榮邸近屬也,所居嘗獨燬於火,於是鄉人呼為 王火燒。同時有黃瑰者,亦越人,嘗為評事,忽遭臺評, 云其積惡以遭天譴,至於獨焚其家。鄉人有「王火燒」 之號,蓋誤以王為黃耳。邸報既行,而評事之鄰有李 應麟者,為維揚幕,一見大驚,知有被火之事,亟告假 而歸。制使李應山鄰也,饋以官楮二萬,及歸,則家無 患,乃知為誤耳。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四年三月甲午,上命應衛士 有不閑女直語者,並勒習學,仍自後不得漢語。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四年,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 兒迷失、劉賡等譯《大學衍義》以進。帝覽之,謂群臣曰: 「《大學衍義》議論甚嘉,其令翰林學士阿憐鐵木兒譯 以國語。」

《耶律楚材傳》:楚材美髯宏聲。帝遂呼楚材曰「吾圖撒 合里。」而不名吾圖撒合里,蓋國語長髯人也。

《唐仁祖傳》:「仁祖少穎悟,父沒,母教之讀書,通諸方語 言。」

《松江府志》:「陸泳隱居大蒸,盡心農事,采方言習俗,作 《田家五行》,以占豐歉。」

方言部雜錄

《韓詩外傳》:楚之狂者楚言,齊之狂者齊言,習使然也。 《夢溪筆談》:「《莊子》云:程生馬嘗觀文字注:秦人謂豹曰 程。予至延州,人至今謂虎豹為程,蓋言蟲也。方言如 此,抑亦舊俗也。」

《聞見後錄》:南人謂象齒為白暗,犀角為黑暗。少陵詩 云:「黑暗通蠻貨。」用方言也。

《貢父詩話》:司馬溫公論九旗之名,旗與旂相近。《詩》云: 「言觀其旂。」《左傳》:「龍尾伏辰,取虢之旂。」然則此旂當為 芹音,周人語轉,亦如關中以中為蒸,蟲為塵,丹青之 青為萋也。五方語異,閩以高為歌,荊楚以南為難,荊 為斤。

昔閩士作《清明象天破》,題云:「天道如何?仰之冞高。」會 考官同里,遂中選。

荊楚士題雪,用「先」字,後曰:「十二峰巒旋旋添」,反讀「添」 為「天」字也。向敏中鎮長安,土人不敢買蒸餅,恐觸「中」 字諱也。

《容齋三筆》,今世所傳,揚子雲《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列 國方言》凡十三卷,郭璞序而解之。其末又有漢成帝 時劉子駿與雄書,從取《方言》及雄答書。以予考之,殆 非也。雄自序所為文,漢史本傳但云:「經莫大於《易》,故 作《太元》;傳莫大於《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於《倉頡》,作 《訓纂》;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賦莫深於《離騷》,反而廣」 之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雄平生所為文,盡於是矣, 初無所謂《方言》。《漢藝文志》小學有《訓纂》一篇,儒家有 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元》十九,《法言》十三,《樂》四,《箴》 二,雜賦有雄賦十二篇,亦不載《方言》。觀其《答劉子駿 書》稱蜀人嚴君平,按君平本姓莊,漢顯帝諱莊,改曰 嚴。《法言》所稱「蜀莊沈冥」,「蜀莊之才」、「之珍」、吾珍莊也,皆 是本字,何獨至此書而曰嚴又子駿只從之求書,而 答云必欲脅之以威,陵之以武,則縊死以從命也,何 至是哉?既云成帝時子駿與雄書,而其中乃云孝成 皇帝反覆抵牾,又書稱汝潁之間先漢人無此語也, 必漢魏之際好事者為之云。

世人語音有以切腳而稱者,亦聞見之於史書中,如 以「蓬」為勃籠,「槃」為勃闌,「鐸」為突落,「叵」為不可,「團」為突 欒,「鉦」為丁寧,「頂」為滴𩕳,「角」為矻落,「蒲」為勃盧,「精」為即 零,「螳」為突郎,諸為之于「旁」為步廊,「茨」為蒺藜,「圈」為屈 攣,「錮」為「骨露」,「窠」為「窟駝」是也。

《墨客揮犀》,詩人多用方言。南人謂睡美為黑甜,飲酒 為軟飽。故東坡詩曰:「三杯軟飽後,一枕黑甜餘。」 卻掃編石林公言:吳中俚語:「若等人易得久,瞋人易 得醜。」雖鄙,亦甚有理。

《中吳紀聞》:吳人呼「來」為「釐」,始於陸德明。「貽我來牟」、「棄 甲復來」皆音釐,蓋德明吳人也,言罷則以「休」繼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