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下至潘谷十三家墨,斷珪殘璧,璨然滿目。其廷珪小 挺,歲久不見膠彩,而書於紙間。視之,其墨皆非餘墨 所及。東坡先生臨郡日,取試之,為書杜詩十三篇,各 於篇下書墨工姓名,因第其品次云。

墨工製名,多相蹈襲,其偶然耶?亦好事者冀其精藝 追配前人,故以「重」名之也。南唐李廷珪子承晏,今有 沈珪,珪子晏,又有關珪。國初張遇,後有常遇和之子, 又有潘遇谷之子。黟州布衣張谷所製得李氏法,而 世不多有。同時有潘谷。又永嘉葉谷作油煙,與潭州 胡景純相上下,而膠法不及。陳贍之後,又有梅贍云、 「耿德真,江南人,所製精者不減沈珪,惜其早死,藏墨 之家不多見也。」

三衢蔡瑫,雖家世造墨,而取煙和膠皆出眾工之下。 其煤或雜取樺煙為之,止取利目前也。

近世所用蒲大韶墨,蓋油煙墨也。後見《續仲永》言,紹 興初,同中貴鄭幾仁撫諭少師吳玠,于仙人關回舟, 自涪陵來,大韶儒服手刺,就船來謁,因問油煙墨何 得如是之堅久也,大韶云:「亦半以松煙和之,不爾則 不得經久也。」

一日,謁章季子於富春之法門寺,出廷珪墨半笏為 示,初不見膠彩,云是其大父申公所藏者。其墨匣亦 作半笏樣,規製古朴,是百餘年物。東坡先生所謂「非 人磨墨墨磨人」者,不虛語也。

潭州胡景純專取桐油燒煙,名「桐花煙。」其製甚堅薄, 不為外飾,以眩俗眼。大者不過數寸,小者圓如錢大。 每磨硯間,其光可鑑。畫工寶之,以點目瞳子,如點漆 云。

余偶與曾純父論李氏對膠法,因語及嘉禾沈珪與 居彥實造墨再和之妙,純父曰:「頃於相州韓家見廷 珪一墨,曰『臣廷珪四和墨』。則知對膠之法寓於此也。」 王景源使君所寶古墨一笏,蓋其先待制公所藏者, 背銘曰「唐水部員外郎李造製」,云諸李之祖也。初,余 介然一見,求以所用端石硯易之,景源久之方與。後 㩦硯至行朝,有貴人欲以五萬錢易硯景,源竟惜不 與也。

《儲泳祛疑說》

《墨說》

製墨之法,取煙不過欲其輕遠,而水之重輕,膠之分 兩,隨時增減,大概不甚相遠。世人往往入他藥以助 其黑色,發其光焰,不知天下至黑,何以加於油煙?入 藥一分,減色一分耳。惟當事治膠法,「煎膠之次,恐其 滯也,有藥以醒之;恐其烈也,有藥以敗之。故藥去而 性存,膠成而體不雜。膠煙之外,不用一藥,此墨之所 謂膠法也。夫煙之所以黑者,搗練之功也。今之製墨 者,以手搜劑,緩則燥裂,一再蒸之,已失其性,況敢搗 練千杵耶?得製膠之法,又能緩膠之性,則入鐵石臼 中,搗一二千下,膠性如飴,惟意所適,然後作鋌。出煙 之黑色,發煙之光焰,未有過於此者。區區秦皮紫草 之類,適為膠法累耳。」雅意文房者,不可不知此理。

《元陶宗儀輟耕錄》

「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以石磨汁,或云是延 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夾和為之。 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瀋耳。自後有螺 子墨,亦墨丸之遺製。唐高麗歲貢松煙墨,用多年老 松煙和麋鹿膠造成。至唐末,墨工奚超與其子廷珪, 自易水渡江,遷居歙州,南唐賜姓李氏,廷珪父子之 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煙。廷珪初名廷邽,故世有 奚廷珪墨,又有李廷邽墨。或有作庭珪字者,偽也,墨 亦不精。宋熙豐間,張遇供御墨,用油煙入腦麝金箔, 謂之「龍香劑。」元祐間,潘谷墨,見稱於時。自後蜀中蒲 大韶、梁果、徐伯常及雪齋、齊峰、葉茂實、翁彥卿等出, 世不乏墨,惟茂實得法,清黑不凝滯,彥卿莫能及。中 統、至元以來,各有所傳,可以倣古。

祖敏               奚鼐易水 奚鼎。鼐之弟          《奚超》:鼐之子 陳朗。兗州           王君德、 《柴珣》並唐末五代

南唐

李超。鼐之子始居歙州南唐賜姓李氏《李廷珪》 《李廷寬》              《李承宴》。皆超之子 李文用。承宴之子        《李惟慶》 《李惟一》              《李仲宣》。皆文用子 耿遂仁。歙州          耿文政、 耿文壽。皆遂仁子        耿德。

《耿盛》               盛《匡道》。宣州 《盛通》               《盛真》, 《盛舟》               《盛信》 《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