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家王故事》。先臣鎮東南日,嘗大會賓客,食鱉𦡱,而庖 人因刀傷手,以紙濡血,紙墮食器中。先臣得之,遂藏 於袖,且顧左右曰:「無令掌膳者知。」

《宋史勃泥國傳》:「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遣使齎表, 以數重小囊緘封之,非中國紙,類木皮而薄,瑩滑,色 微綠,長數尺,闊寸餘,橫卷之。」

《神宗本紀》:元豐七年三月「壬戌,詔賜鬼章寫經紙,還 其所獻馬。」

《眉公筆記》:虞世和甫,名士,善醫,公卿爭邀致,而性不 可馴狎,往往尤忽權貴,所得賂旋以施貧者。最愛黃 庭堅,常言:「黃孝於親,吾愛重之。」每得佳墨精紙,必歸 魯直。

《卻掃編》:南都王仲至侍郎其子彥朝云:「其先人每得 一書,必以廢紙草傳之。又求別本參較至無差誤,乃 繕寫之,必以鄂州蒲圻縣紙為冊,以其緊慢厚薄得 中也。」

《避暑錄話》:晏元獻平居書簡及公家文牒,未嘗棄一 紙,皆積以傳書,雖封皮亦十百為沓。暇時手自持熨 斗貯火於旁,炙香匙親熨之,以鐵界尺鎮按上,每讀 得一故事,則書以一封皮,後批「門類。」按書史傳錄,蓋 今類要也。王莘樂道尚有數十紙,余及見之。

《翰墨叢記》:梁景不善書,每起草必用蜀牋。趙安仁善 書,起草必用舊紙,人號「二背。」

《玉照新志》:自紹興講和以來,北使經由,官私牌額,悉 以紙覆之,蓋常年之例。隆興間,北使往天竺山燒香, 過太學門,臨安尹命官吏持紙羃「太學」二字,有直學 程宏圖者,襴幞立其下曰:「太學賢士之關,國家儲才 之地,何歉於遠裔?」堅執不令登羃。吏以白尹,尹以上 聞,阜陵嘉歎久之,遂免,至今循之。

《巖下放言》:士人郭暉,因寄妻問誤封一白紙去。細君 得之,乃寄一絕云:「碧紗窗下啟椷封,尺紙從頭徹尾 空。應是仙郎懷別恨,憶人全在不言中。」

《江寧府志》:後主造澄心堂紙,甚為貴重。宋初紙猶有 存者,歐公曾以二軸贈梅聖俞,梅以詩謝曰:「江南李 氏有國日,百金不許市一枚。當時國破何所有,帑藏 空竭生莓苔。但存圖書及此紙,棄置大屋牆角堆。幅 狹不堪作詔命,聊備麤使供鸞臺。」相傳《淳化閣帖》皆 此紙所搨,歐陽公《五代史》亦用此屬草。

《趨朝事類》尚書省施行事。以由拳山所造紙,每張三 文,與免戶役。

《瑯嬛記》:姚月華筆札之暇,時及丹青花卉翎毛。嘗為 楊生畫芙蓉匹鳥,約略濃淡,生態逼真。楊喜不自持, 覓銀光紙裁詩謝之。

宋遷以霞光牋裁作小番,長尺廣寸,實素魚錦囊中 遺試鶯,謂之「新尺一。」

《輟耕錄》:王古心先生《筆錄》內一則云:「方外交青龍鎮 隆平寺主藏僧永光,字絕照,訪予觀物齋時已八十 有四。話次,因問光:前代藏經接縫如一線,日久不脫, 何也?」光云:「古法用楮樹汁、飛麪、白芨末三物,調和如 糊,以之黏接紙縫,永不脫解,過如膠漆之堅。」先生,海 上人。

《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每歲印造茶鹽引由、契 本、鹽糧勘合等項合用紙劄,著令有司抄解。其合用 之數,如庫缺少,定奪奏聞,行移各司府州,照依上年 紙數抄造解納。如遇起解到部,隨即辨驗堪中,如法, 差人進赴乙字庫收貯聽用。」產紙地方分派造解額 數:陜西十五萬張,湖廣十七萬張,山西十萬張,山東 五萬五千張,福建四萬張;北平十萬張,浙江二十五 萬張;江西二十萬張;河南五萬五千張,直隸三十八 萬張。

凡本部公用各色紙劄、每年三十一萬四千九百五 張。行都察院見收囚人紙內、四季關領應用。年終題 知。其歲用白榜紙、永樂間題准、坐派安慶府額辦一 萬六千八百張。遇閏加派一千四百張解部

凡寶鈔司年例抄造供用草紙七十二萬張。御用監 成造香事草紙一萬五千張。共七十三萬五千張。合 用石灰木炭、鐵器木植等料、俱工部派辦

《畜德錄》:蹇義善書,成祖手授金龍文牋,命書外國詔, 偶落一字,奏曰:「臣敬畏之深,輒復有此。」上曰:「朕亦有 之,此紙艱得,姑註之耳。」對曰:「示信遠人,豈以是惜。」深 然之,復授以牋。

《明會典》:「凡各處進到紙劄,宣德七年,令不依原式,及 水濕不堪者,本部行移本處,抄來,賠補原數。九年,以 福建進到紙劄,不合原式,及麤薄不堪,令按察司治 提調官罪。」

「凡合用鹽引」、「勘合等項紙劄,宣德九年,令商人納價 收買,各省免派。」凡乙字庫各色供應紙張缺乏,工部 召買,多寡不等,或量派出產地方抄解,不拘年例。 凡白榜紙高四尺四寸,闊四尺,十年一次題派。各省 辦送一百二十萬張,貯乙字庫。或遇缺乏,召買隨行 龍瀝紙代納。以尺寸不如式,每白榜紙百張,價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