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岩石取諸岩斧,併力然後可得。凡岩石皆有黃臕,如 玉之瓜蔞也。胞絡黃臕,鑿去方見硯材,世所謂「子石」 也。子石岩中有底石,皆頑石,極潤不發墨,又色汙雜 不可硯端,人謂之「鴨屎石。」底石之上,大率如石榴子, 又如磚坯,自底至頂,中作三疊,下疊居底石之上,最 佳品也。石必有眼端,人謂之「腳石」,中疊居下疊之上, 次石也。眼或有或無,端人謂之「腰石」,上疊居中疊之 上,又次石也。皆無眼端,人謂之「頂石。」頂石之上,皆蓋 石也,亦頑粗而不堪用。大抵三疊石皆有粗臕絡,無 非子石。世人乃謂「別一種子石」,非也。蓋往往有崩落 岩中泉水中者,其形偶圓類卵,人或中摸得之,故妄 有此說。

蚌坑石,取於山下澗谷中,皆波濤所擊,風日所曝,雷 雨所摧,皆頑狠不才之物也。人但能到其處,皆可拾 取。端人謂之「野石」,蓋遍地是也。甚易得之,而他處人 不識,往往反愛之,正以大璞少瑕翳耳。其小湘石、後 歷石,皆掘地取岩石,不假油蠟,久則自光潤。後歷非 油蠟則不堪用。歲久油蠟敗,則粗燥不堪用矣。

蚌坑自鼎湖山諸谷水聚為大溪,轉斧柯山下,出大江中。半邊山諸岩,有大秋風、小秋風、獸頭、獅子、桃花、河頭、新坑、黃坑等名,皆在斧柯山下。蓋山之麗也。

凡有眼之石,在本岩中,尤縝密溫潤。《端人》謂「石嫩則 眼多,老則眼少。」嫩石細潤發墨,所以重有眼也。青脈 者必有眼,故腰石、腳石多有青脈,而頂石多瑩淨。《端 人》謂青脈為眼筋。夫眼之別者,曰鴝鵒、曰鸚哥、曰了 哥、曰雀眼、曰雞眼、曰貓眼、曰菉荳,各以形似名之,翠 綠為上。

李賀有《端州青花石硯歌》,蓋自唐以來,便以青眼為上,黃赤為下。

硯之價,「下岩水底腳石」十倍於南壁石,南壁石十倍 於中岩。北壁石半邊山南諸岩倍於中岩。南壁石,半 邊山北諸岩及龍岩。中岩南壁倍上岩諸穴石,上岩 諸穴倍小湘石,小湘石倍後歷蚌坑石。後歷之佳者, 亦與上岩諸穴價等。

硯之形製,曰「平底風字,曰有腳風字,曰垂裙風字,曰 古樣風字,曰鳳池,曰四直,曰古樣四直,曰雙錦四直, 曰合歡四直」,曰箕樣,曰斧樣,曰瓜樣,曰卵樣,曰璧樣, 曰人面,曰蓮,曰荷葉,曰仙桃,曰瓢樣,曰鼎樣,曰「玉臺, 曰天硯。」

東坡嘗得石,不加斧鑿以為硯。後人尋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

曰《蟾樣》,曰《龜樣》,曰《曲水》,曰《鐘樣》,曰《圭樣》,曰《笏樣》,曰《梭 樣》,曰《琴樣》,曰《鏊樣》,曰《雙魚樣》,曰《團樣》,曰《八稜角柄秉 硯》,曰「《八稜秉硯》,曰《竹節秉硯》」,曰《硯磚》,曰《硯版》,曰《房相 樣》,曰《琵琶樣》,曰《月樣》,曰《腰鼓》,曰《馬蹄》,曰《月池》,曰《阮樣》, 曰《歙樣》,曰「《呂樣》,曰《琴足風字》」,曰《蓬萊樣》。

宣和初,御府降樣造。形若「風」字,如鳳池樣,但平底耳。 有四環,刻海水、魚龍三神,山水池作崑崙狀,左日右 月,星斗羅列,以供太上皇書府之用。

石之病者,有曰「鐵線。」

乃是臕皮隔處,若於線上鑿之,則應手而斷。

曰:「瑕。」

白文

曰《鑽》。

如蛀蟲眼

曰「驚。」

斧鑿觸裂者

曰「火黯。」一名熨火焦

惟岩石有之,斜斑處如火燒狀。

曰:「黃龍。」

灰黃色如《龍蛇》,橫斜布石上。

惟「火黯」,端人不以為病,蓋岩石必有之,他山石皆無。

右縉雲葉樾交叔傳。此《譜》稍異於眾人之說,不知何人所撰,稱徽祖為「太上皇」 ,必紹興初人云。淳熙十年七月二十四日,東平榮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