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侯國》命諸侯,各君其封內之民。其民飽煖逸居,而無以教之,則近於禽獸。故天子諸侯之國,皆必建學立師,以教其民,使之知有禮義也。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鄭元曰:「術當為遂,五百家為黨,萬二千五百家為遂。」

孔穎達曰:「古謂上代也。百里之內二十五家為閭,同一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塾,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恆受教於塾,里中之有道德、仕而年老退歸者為之師。庠序皆學名,於黨中立學,教閭中所升也,於遂中立學,教黨學所升也。國謂天子所都及諸侯國中。」

臣按:真德秀言「古法,其近民者教彌數,故二十五家為閭,閭有塾,民朝夕處焉,四閭為族則歲之讀法十有四,士生斯時,不待舍去桑梓而有學有師,敬敏任恤則閭胥書之,孝弟睦婣則族師書之,其所以教又皆因性牖民而納諸至善之域,禮鎔樂冶以成其德、達其材」 ,古者教人之功蓋如此。今之世里於民最近「而無學,士嘗輕去土著而事遠遊,行之修,窳無所乎考。至其設教,以琢辭鎪句為巧,詭聖僻說為能,非惟無以淑其人,抑且重斲喪之也。」 真氏此言,切中秦漢以來教學之弊。我聖祖慨然欲復古庠序之制,未即大位之先,即建國子學。洪武二年,詔天下立序、州、縣學,八年,詔立社學。上諭中書省臣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黨有庠,故民無不知學,是以教化行而風俗美。今京師及郡縣皆有學,而鄉社之民樂睹教化。宜令有司更置社學,延師儒以教民間子弟,庶可導民善俗也。竊觀三代以後之君,以武功定天下者,往往緩於文事。漢歷高、惠、文、景,至武帝五世,始立大學;宋歷太祖、太宗、真宗,至仁」 宗四世,州郡始有學。我聖祖立國子學于未登極前之三年,立郡縣學于登極後之二年至于八年,即立社學。其與古人家塾、黨庠、術序之名雖不同,其以土著教人則一也。

「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 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 化民易俗,近者悅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陳澔曰:「每歲皆有入學之人,中年間一年也。每間一年而考校其藝之進否也,七年是學之小成,至於九年則理明藝精,觸類而長,無所不通,有卓然自立之行,而外物不得以奪之矣,是大成也。」 吳澂曰:「『自一年至七年之歲終察視之,以上皆小學之事。九年則十五入大學之次年,自始入小學之年而通數之為九年」 也。若「《比》』而教」 ,則可化其民,使之為賢能,而移易其俗,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也。故近而被其教者,既皆心悅而服,遠而聞其風者,亦且懷而慕之也。

臣按:此古者學校逐年比校之法。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 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不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 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吳澂曰:「禘者時祭之名,非五年大禘之禘。視學謂考試學者經業,或人君親往,或有司為之,非天子大視學之禮也。待時祭後乃視學,不欲急迫,使學者得以優游其志而學也。」

臣按:此古者學校示教之法。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 縵,不能安絃;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 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學也,藏焉修焉,息 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陳澔曰:「凡學之道貴于能安,安則心與理融而成熟矣。然未至於安則在乎為之不厭而不可有作輟也。君子之學也,藏焉修焉之時必有正業則所習者專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際必有居學則所養者純而藝愈熟,故其學易成也。」

吳澂曰:「藏謂入學受業時,藏其身于所學之宮,若東序瞽宗等處也。修謂治其正業,息謂退息私居,游者玩物適情之謂。」

臣按:《學記》此章可見「古人教學者無一時一處而不用其功焉,此其學之所以易成也,而成之者本末兼該,精粗通貫,無一而或遺焉者也。雖然,一弛一張,文武之道,是以君子之學固不可無藏修之處,亦不可無游息之時」 ,蓋喜說生於時,習自得由於深造,成其功於進德修業之際,養其心於玩物適情之餘,學者如此,則未得之而不苦其難,既得之而去之不速矣。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 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