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7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吳祐傳》:祐為膠東侯相,政惟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爭 訴者,輒閉閣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或身到閭 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後,爭隙省息,吏人懷而不欺。嗇 夫孫性私賦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 如是,何忍欺之!」促歸伏罪。性慚懼,詣閣,持衣自首。祐 屏左右問其故,性具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污穢 之名,所謂觀過斯知仁矣。」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 《劉寬傳》:寬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 遽色。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 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 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 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袁安傳》:安為河南尹,政號嚴明,然未曾以贓罪鞫人。 嘗稱曰:「凡學仕者,高則望宰相,下則希牧守,錮人於 聖世,尹所不忍為也。」聞之者皆感激自勵。在職十年, 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童恢傳》:「恢為不其令,吏人有犯違禁法,輒隨方曉示。 若吏稱其職,人行善事者,皆賜以酒肴之禮,以勸勵 之。耕織種收,皆有條章,一境清靜,牢獄連年無囚,流 人歸化,徙居二萬餘戶。」

《蜀志董和傳》:「和字幼宰,劉璋以為成都令。蜀土富實, 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踰僭,為之軌制,所在皆 移風變善,畏而不犯。」

《魏志袁渙傳》:「渙為梁相,渙每敕諸縣,務存鰥寡高年, 表異孝子貞婦。常談曰:『世治則禮詳,世亂則禮簡,全 在斟酌之間耳。方今雖擾攘,難以禮化,然在吾所以 為之為政,崇教訓,恕思而後行,外溫柔而內能斷。以 病去官,百姓思之,後徵為諫議大夫』。」

《司馬芝傳》:黃初中,芝為河南尹,為教與群下曰:「蓋君 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 必不聞也。夫設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聞,吏之禍 也。君劣於上,吏禍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 勉之哉。」於是下吏莫不自勵。

《鄭渾傳》:渾歷下蔡長,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 念產殖,其生子無以相活,率皆不舉。渾所在奪其漁 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 罪,後稍豐給,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 《司馬朗傳》:朗為堂陽長,其治務寬惠,不行鞭杖,而民 不犯禁。先時民有徙充都內者,後縣調當作船徙,民 恐其「不辦,乃相率私還助之」,其見愛如此。

《高柔傳》:柔為管長,縣中素聞其名,姦吏數人皆自引 去。柔教曰:「昔邴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況此諸 吏,於吾未有失乎?其召復之。」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 《徐邈傳》:邈為涼州刺史,收斂民間私杖,藏之府庫。然 後率以仁義,立學明訓,禁厚葬,斷淫祀,進善黜惡,風 化大行,百姓歸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貢,皆邈勳也。 《杜畿傳》:畿為河東太守,是時天下郡縣皆殘破,河東 最先定,少耗減。畿治之,崇寬惠,與民無為。民嘗辭訟, 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 所不盡,更來詣府。鄉邑父老自相責怒曰:「有君如此, 奈何不從其教?」自是少有辭訟。班下屬縣,舉孝子貞 婦順孫,復其徭役,隨時慰勉之。漸課民畜,㹀牛草馬, 下逮雞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農,家家豐實。畿乃 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於是冬月修戎講武,又開學 宮,親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

《王凌傳》:「凌為青州刺史,時海濱乘喪亂之後,法度未 整,凌布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紀,百姓稱之,不容 於口。徙為揚豫州刺史,咸得軍民之歡心。始至豫州, 旌先賢之後,求未顯之士,各有條教,意義甚美。」 《吳志顧卲傳》:「卲為豫章太守,禁其淫祀非禮之祭者。 小吏姿質佳者,輒令就學,擇其先進,擢置右職,舉善 以教」,風化大行。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領晉陵太守,居郡,禁產子不舉, 久喪不葬,錄父母以質亡叛者。所下條教,甚有義理。」 《李重傳》:「重為平陽太守,崇德化,修學校,表篤行,拔賢 能,清簡無欲,正身率下。」

《鄭袤傳》:「袤為濟陰太守,下車旌表孝悌,敬禮賢能,興 立庠序,開誘後進。」

《杜軫傳》:「軫為建寧令,導以德政,風化大行,夷夏悅服。」 《曹志傳》:「志字允恭,為樂平太守,在郡上書,以為宜尊 儒重道,請為博士,置吏卒。」

《王承傳》:承為東海太守,有犯夜者,為吏所拘,承問其 故,答云:「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曰:「鞭撻甯越,以立威 名,非政化之本。」使吏送令歸家。

《華軼傳》:軼永嘉中為江州刺史,雖逢喪亂,每崇典禮, 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訓。乃下教曰:「今大義頹替,禮典 無宗,朝廷滯議,莫能攸正,嘗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 弘其事。軍諮祭酒杜夷,棲情元遠,確然絕俗,才學精 博,道行優備,其以為儒林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