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7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事,將未有也。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賞勸,將恐拘介之 士,或憚賞而不言;貪賕之人,將慕利而妄舉。苟不合 宜,賞不虛行,則遠聽者未知當否之所在,徒見言之 不用,謂設有而不行。愚以告下之事,可小須後。」沈又 教曰:「夫德薄而位厚,功輕而祿重,貪夫之所徇,高士 之所不處也。若陳至言於刺史,興益於本州,達幽隱 之賢,去祝鮀之佞,立德於上,受分於下,斯乃君子之 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 辭賞,廉也。兼斯而行,仁智之事,何故懷其道而迷其 國哉!」褚䂮復白曰:「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 款誠之心著也;冰炭不言而冷熱之質自明者,以其 有實也。若好忠直如冰炭之自然,則諤諤之臣將濟 濟而盈庭,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若德不足以配唐、 虞,明不足以並周公,實不可以同冰炭,雖懸重賞,忠 諫之言,未可致也。昔魏絳繇和戎之功,蒙女樂之賜; 管仲有興齊之勳,而加上卿之禮;功勳明著,然後賞 勸隨之,未聞張重賞以待諫臣,懸穀帛以求盡言也。」 沈無以奪之,遂從䂮議。沈深尋善政,按賈逵已來法 制禁令,諸所施行,擇善者而從之。乃教曰:「後生不聞 先生之教,而望政道日興,不可得也。文武並用,長久 之道也。俗化凌遲,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實在敦學。昔 原伯魯不悅學,閔馬父知其必亡。將吏子弟,優閑家 門,若不教之,必致游戲,傷毀風俗矣。」於是九郡之士, 咸悅道教,移風易俗。

《江逌傳》:「逌為太永令,縣界深山中有亡命數百家,恃 險為阻,前後守宰莫能平。逌到官,召其魁帥,厚加撫 接,諭以禍福,旬月之間,襁負而至。朝廷嘉之。」

《宋書杜慧度傳》:「慧度封龍編縣侯,為政纖密,有如治 家,由是威惠沾洽,姦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 拾遺。」

《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子良為會稽太守,時有山陰 人孔平詣子良訟嫂市米負錢不還,子良歎曰:「『昔高 文通與寡嫂訟田,義異於此』。乃賜米錢以償平。」 《梁書殷鈞傳》,鈞為臨川內史,鈞體羸多疾,閉閣臥治, 而百姓化其德,劫盜皆奔出境。嘗禽劫帥,不加考掠, 但和言誚責,劫帥稽顙,乞改過,鈞便命遣之,後遂為 善人。郡舊多山瘧,更暑必動。自鈞在任,郡境無復瘧 疾。

《裴子野傳》:「子野為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 示之以理,百姓稱悅,合境無訟。」

《陸襄傳》:襄為鄱陽內史,有彭李二家,先因忿爭,遂相 誣告,襄引入內室,不加責誚,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 恩,深自咎悔,乃為設酒食,令其盡歡,酒罷同載而還, 因相親厚。民歌曰:「陸君政,無怨家,鬥既罷,讎共車。」 《柳惲傳》:惲為鄱陽相,聽吏屬得盡三年喪禮,署之文 教,百姓稱焉。

《張綰傳》:「綰為豫章內史,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 姓衣冠士子,聽者常數百人。」

《顧憲之傳》:憲之為衡陽內史,土俗山民有病,輒云先 人為禍,皆開塚剖棺,水洗枯骨,名為除祟。憲之曉喻, 為陳生死之別,事不相繇,風俗遂改。時刺史王奐新 至,唯衡陽獨無訟者,乃嘆曰:「顧衡陽之化至矣,若九 郡率然,吾將何事?」

《張緬傳》:「緬為豫章內史。緬為政,任恩惠,不設鉤距,吏 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數十年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