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7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正直可為師範者,使教導之。」良弼奏曰:「聖慮及此,億 兆之福也。」

《蒲察鄭留傳》:鄭留,改順義軍節度使。西京人李安兄 弟爭財,府縣不能決,按察司移鄭留平理,月餘不問。 會釋奠孔子廟,鄭留乃引安兄弟與諸生敘齒,列坐 會酒,陳說古之友悌數事。安兄弟感悟,謝曰:「節使父 母也。誓不復爭。」乃相讓而歸。朔州多盜,鄭留禁絕遊 食,多蓄兵器,因行春撫諭之,盜乃衰息。

《劉仲洙傳》:「世宗二十九年,出為祁州刺史,以六善為 教,民化之。」

《路鐸傳》:鐸為景州刺史,述十二訓以教民。詔曰:「路鐸 《十二訓》皆勸人為善,遍諭州郡使知之。」

《李仲略傳》:「仲略為戶部郎中,時上命六品以上官,十 日以次轉對,乃進言曰:凡救其末不若正其本。所謂 本者,厚風俗而已。厚風俗在乎立制度,禁奢僭。」上嘉 納之。

《元史周自強傳》:「自強遷婺州路義烏縣尹。周知民情, 而性度寬厚,不為刻深。民有以爭訟訴于庭者,一見 即能知其曲直,然未遽加以刑責,必取經典中語,反 覆開譬之,令其誦讀講解。若能悔悟首實,則原其罪。 若迷謬怙惡不悛,然後繩之以法,不少貸。民畏且愛, 獄訟頓息。民間田稅之籍多失實,以故差徭不平。自」 強出令,履畝覈之,民不能欺,文簿井井可考,于是賦 役均平,貧富樂業。其聽訟決獄,物無遁情。黠吏欲以 片言欺惑之,不可得,由是政治大行,聲譽籍甚。部使 者數以廉能譽于朝,選授撫州路金溪縣尹,階奉議 大夫,政績愈著。以亞中大夫、江州路總管致仕 《賽典赤贍思丁傳》。贍思丁拜平章政事,行省雲南。「雲 南俗無禮儀,男女往往自相配偶,親死則火之,不為 喪祭,無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讀書,《賽典赤》教之拜跪 之節,婚姻行媒,死者為之棺槨奠祭,教民播種,為陂 池以備水旱,創建孔子廟明倫堂,購經史,授學田」,由 是文風稍興。

《明寶訓》:洪武二十七年三月癸亥,有儒士初授知縣, 陛辭,太祖問之曰:「試言蒞民之道何先?」對曰:「教化為 先。」曰:「教化何施?」對曰:「獎勸之。」太祖曰:「治民固以教化 為本,而身又為教化之本,長一邑則係一邑之望,民 率視己以為則,己身不正,民將何法?雖多為獎勸,彼 不見信。故曰:『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爾其試之勉」 諸。

《湖廣通志》:「王訥,穀城人。永樂甲申進士,授高唐知州。 教民稼穡,作新學校,均租賦,省刑罰,急于救荒,民賴 全活。秩滿,父老詣闕懇留。宣宗駕經其地,聞善政,嘉 之,賜以金綺。」

《陝西通志》:「李昌齡為山西猗氏知縣,令各村社立鄉 約,以敦風化。親詣四鄉,力田者賞,荒蕪者責。」

教化部雜錄

《晏子》:景公問晏子曰:「寡人持不仁,其無義耳也,不然, 北面與夫子而義。」晏子對曰:「嬰,人臣也,公曷為出若 言?」公曰:「請終問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曰:「縵密不能 蔍,苴學者絀;身無以用人,而又不為人用者卑;善人 不能戚,惡人不能疏者危;交游朋友從,無以悅于人, 又不能悅人者窮;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為者 餒。修道立義,大不能專,小不能附者滅。此足以觀存 亡矣。」公曰:「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曰:「明其教令,而 先之以行義;養民不苛,而防之以刑辟。所求于下者, 不務于上;所禁於民者,不行於身。守于民,財無虧之 以利;立於儀,法不犯之以邪。苟所求於民,不以身害 之。故下之勸從其教也,稱事以任民」,中聽以禁邪,不 窮之以勞,不害之以實,苟所禁于民,不以事逆之,故 下不敢犯其上也。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 明王修道,一民同俗,上愛民為法,下相親為義,是以 天下不相遺,此明王教民之理也。

《韓子》:歷山之農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畝正。河濱 之漁者爭坻,舜往漁焉,期年而讓長。東夷之陶者器 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歎曰:「耕漁與陶,非 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其信仁乎?」乃 躬耕處苦而民從之。故曰:「聖人之德化乎。」

或問儒者曰:「方此時也,堯安在?」其人曰:「堯為天子。」「然 則仲尼之聖,堯奈何?聖人明察在上位,將使天下無 姦也。今耕漁不爭,陶器不窳,舜又何德之化?舜之救 敗也?則是堯有失也。賢舜則去堯之明察,聖堯則去 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