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7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丁暐仁傳》:「暐仁,皇統二年登進士第,調武清縣丞。縣 經兵革之後,無學校,暐仁召邑中俊秀子弟教之學, 百姓欣然從之。」

《徒單鎰傳》:「鎰拜平章政事,封濟國公,論為政之術曰: 『導學者之志,教化之行,興於學校。今學者失其本真, 經史雅奧,委而不習,藻飾虛詞,釣取祿利。乞令取士 兼問經史故實,使學者皆守經學,不惑于近習之靡, 則善矣』。」

《元史許國禎傳》:「國禎為禮部尚書,嘗上疏言建學校。」 《續文獻通考》:「任天寵為威戎縣令,縣故堡寨,無文廟 學舍,天寵以廢署建之。」

月魯不花為台州錄事司達魯花赤。縣未有學,乃首 建孔子廟,既又延儒士為師以教後進。

《元史王楫傳》:「楫判三司副使時,都城廟學既燬于兵, 楫取舊樞密院地復創立之,春秋率諸生行釋菜禮, 仍取舊岐陽石鼓列廡下。」

《宋子貞傳》:「嚴實卒,子忠濟襲爵,尤敬子貞,請於朝,授 參議東平路事,兼提舉太常禮樂。子貞作新廟學,舉 前進士康曄、王磐為教官,招致生徒幾百人,出粟贍 之,俾習經藝。每季程試必親臨之,齊魯儒風,為之一 變。」

《商挺傳》:「嚴實卒,子忠濟嗣,辟挺為經歷,出為曹州判 官。未幾,復為經歷。贊忠濟興學養士。」

《許衡傳》:「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樞為勸農使,教民畊植, 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為京兆提學。秦人新脫于 兵,欲學無師,聞衡來,人人莫不喜幸,來學郡縣皆建 學校,民大化之。世祖南行乃還懷,學者攀留之,不得 從,送之臨潼而歸。」

《王磐傳》:「國子祭酒許衡將告歸,帝遣近臣問磐,磐言: 衡素廉介,意其所以求退者,得非生員數少,坐縻廩 祿有所不安邪?宜增益生員,使之施教,則庶幾人材 有成,衡之受祿,亦可少安矣。詔從之。」

《劉秉忠傳》:「秉忠被召上書,略曰:古者庠序學校未嘗 廢,今郡縣雖有學,並非官置,宜從舊制,修建三學,設 教授,開選擇才,以經義為上,詞賦論策次之。兼科舉 之設,已奉合罕皇帝聖旨,因而言之,易行也。開設學 校,宜擇開國功臣子孫受教,選達才任用之。」

《續文獻通考》:「至元初,王遵為彰德路總管,重修廟學, 訓飭生徒,褒勤黜怠,賢才輩興。」

十三年,賽典赤為雲南行省平章。雲南俗無禮義,男 女往往自相配偶,親死則火之,不為喪祭,子弟不知 讀書。賽典赤教以拜跪之節,婚姻行媒,死者為棺槨 奠祭,教民播種,為陂池以蓄水濟旱。創建孔子廟明 倫堂,購經史,授學田,由是文風稍興。

《元史段直傳》:「直佩金符,為澤州長官,大修孔子廟,割 田千畝,置書萬卷,迎儒士李俊民為師,以招延四方 來學者。不五六年,學之,士子以通經被選者,百二十 有二人。」

《竇默傳》:「默以翰林學士承旨兼修起居注和禮霍孫 主之。帝可其奏。默又言:三代所以風俗淳厚,曆數長 久者,皆設學養士所致。今宜建學立師,博選貴族子 弟教之,以示風化之本。帝嘉納之。」

《續文獻通考》:「至元十五年,張立道除忠慶路總管。先 是雲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為先師。立道首建孔 子廟,置學舍,勸士人子弟以學,擇蜀士之賢者,迎以 為子弟師,歲時率諸生行釋菜禮。人習禮讓,風俗稍 變矣。」

《元史張䇓傳》:「至元中,行臺中丞吳曼慶聞其名,延至 江寧學官,俾子弟受業。中州士大夫欲淑子弟以朱 子《四書》者,皆遣從䇓游,或闢私塾迎之。其在維揚,來 學者尢眾,遠近翕然,尊為碩師,不敢字呼,而稱曰『導 江先生。大臣薦諸朝,特命為孔、顏、孟三氏教授。鄒、魯 之人服誦遺訓,久而不忘。䇓氣宇端重,音吐洪亮,講』」 說特精詳,子弟從之者,詵詵如也。

《胡長孺傳》:「長孺誘引不倦,一時學者慕之,有如饑渴 之於食飲。方嶽大臣與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繹經 義,環聽者數百人。」

《熊朋來傳》:「時朝廷遣治書侍御史王構銓外選於江 西,於是參政徐琰、李世安列薦朋來為閩海提舉儒 學官,使者報聞。而朝廷以東南儒學之士,唯福建廬 陵最盛,特起朋來為兩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 調律呂,協歌詩,以興雅樂。制器定辭,必則古式,學者 化焉。」

《葉李傳》: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文海奉命搜賢江 南,世祖諭之曰:「此行必致葉李來。」李既至京師,敕集 賢大學士阿魯渾撒里館于院中,它日召見披香殿, 勞問:「卿遠來良苦。且曰:『卿嚮時訟似道書,朕嘗識之, 更詢以治道安出』。」李歷陳古帝王得失成敗之由,世 祖首肯,賜坐錫宴,更命五日一入議事。時各道儒司 悉以曠官罷,李因奏曰:「臣欽睹先帝詔書,當創業時, 軍務繁夥,尚招致士類。今陛下混一區宇,偃武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