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7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學於西,謂之虞庠者,以其制似有虞之學,故因以名。 武王之時,猶從殷法,小學在東。及周公制禮,移小學 在西。然則周之制法,凡有五學,但立三代之大學,而 不立三代之小學。所以知其然者,《文王世子》云:「學舞 于東序,學《禮》於瞽宗,學《書》於上庠」,此大學也。皆是三 代之大學,而無下庠、西序、小學之文。《王制》云:「周之養 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此其二學,故云有五學。 「周之虞庠在西郊」者,《祭義》云:「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 諸侯之德也。」鄭注云:「西學,周小學也。」似有虞之庠制, 故云「虞庠在西郊。」然則周制凡五學。《儀禮》注「周立四 代之學于」國,而又以有虞氏之庠為鄉學。《鄉飲酒義》 曰「主人迎賓于庠門外」是也。庠之制,有堂有室。 周人又以虞氏之庠為六鄉之學,夏氏之序為六遂 之學,亦以序為黨學,謝為州學。鄉學在郭外之郊,遂 學在遠郊之上。《儀禮》云:「州學名豫。」鄭注云:「豫宜從謝。 州立。謝者,下鄉也。」今文豫為序,序乃夏學,非也。《周禮》 州學為序者,字之誤也。《序》:庠制有室,豫制無室。 《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入虎闈而齒胄。」注:「翰曰:虎闈, 教國子之學所也。公卿之子為胄子。太子入學,以年 大小為次,故曰齒胄。」李善曰:「蔡邕《明堂月令論》曰:『《周 官》有門闈之學。《周禮》師氏以三德教國子,居虎門之 左』。」

《玉海》:劉敞曰:「周立四代之學者,一處並建四學。周人 辟雍居中,其北為虞學,其東為夏學,其西為殷學。學 羽干者就東序,學禮者就瞽宗,學書者就虞庠辟雍 唯天子養老及出師、成謀、受俘、大射等就焉。又以虞 庠建於鄉,故鄉有庠;以夏序建於州,故州有序;以殷 校建於黨,故黨有校。自黨以下皆為小學,而非四代」 之制,以教童子而已。大學在郊,以其包四代之制,故 記《禮》者或指虞庠,或指東序名之。

古者聖王設學校以教民,由家及國,大小有序,民無 不入其中而受學焉。所以教之之具,則因其天賦之 秉彝,為之品節,以開導而勸勉之。學之既成,又興其 賢能,寘之列位,此先王學校之官所以為政事之本, 道德之歸,不可一日廢也。後世學校之設,雖不異乎 先王之時,然其教與學皆忘本逐末,懷利去義,無復 先王之意,名雖在而實不舉,遂以學校為虛文,而無 與於道德政理之實。

周之制,「自王宮、國都、閭巷、黨術,莫不有學,司徒總其 事,樂正崇其教,下至庠塾,皆以民之有道德者為左 右師。自天子之元子、眾子、公、卿、大夫、士之適子至庶 民之子弟,八歲入小學,教之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 樂、射、御、書、數之文,十有五進乎《大學》,教之致知、格物、 正心、誠意之道。」去民近者施教密。州長屬民讀灋,歲 「不過四。黨正,七族師,十有四,閭胥」,則無時矣。古者「國 子舍于王宮,教于師氏,會于大司樂,以習誦弦,學樂 舞。萬民居于比閭,教于塾師,時屬于州序,以受教法, 正齒位。」皆非常廩之士也。自漢景時,文翁為蜀郡守, 立學官,置左右生,而郡國之養士始此。武帝立博士 弟子員,而大學之養士始此。古者以有道德者教國 子,父師、少師教于閭塾,《禮》所謂「鄉先生」者。自鄉治廢, 教法壞。至新莽,始于校學,立經師,繇是有郡文學、州 博士之等。迨我慶曆設教授之官,古者養之於成均, 以觀其德行,雖天子之元子,亦齒于士也。列之於王 闈,以考其中失,雖大夫元士之子,亦列于王子也。合 以井牧,聯以比閭,教以庠序,導以師長,維以諫救,考 以德藝,無一民不相聯屬。正歲孟月之吉,黨里社禜 之會,無一時不相警策。故教行俗成,而君師之分盡。 諸子攷其德行道藝進退之,有已入太學而復退之 宿衛者,號故士;新升試士,未得正爵者,號新士;有己 升司馬而未遽爵者。貴游子弟,杜子春謂「雖貴猶學, 有已」貴而猶在學者。先王之時,其人則四民也,其居 則六鄉、三采、五比、四閭也,其田則一井、二牧、三屋、九 夫也,其官則三吏、六聯、五侯、九伯也,其教則五事、五 典也,其學則六德、六行、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 數也。少而習之,長而安焉。《周官》所述,惟《大司樂》成均 之法,師氏王宮之教、鄉遂屬民讀法之節,而它未有 攷。三代之王域,九州以居民,天子、諸侯有君師之職, 公卿有師保之義,里居有父師、少師之教,故民聚而 教行。

枕譚《白虎通》:「諸侯之學曰頖宮」,今或盡作黌宮者,非。 宜作璜宮。

《揮麈前錄》:「元魏獻文欲置學官于郡國,高允表請制: 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一百人;次郡立博 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 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 生四十人。其博士取博關經典,履行忠清,堪為人師 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與博士同年限四十以上。 若道業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齒。學生取郡中清望 人,行修謹堪束循名教者,先盡,次及中等。」帝從之。郡 國立學自此始。事載《允傳》。本朝高承纂《事物紀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