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7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以教之乎?」 以師為名,乃是合族而教之之意。

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

鄭鍔曰:「《族師》之官以掌教為主,乃使之各掌其戒令政事,不及于教,何也?嘗以州長、黨正攷之,長以表率為義,正以董正為義,故二官皆言掌其教治。師者人之模範,名官曰師,則不待言而知其所掌者教矣。然設教之道能使人畏服於不言之表,則其教必不肅而成,是故官以師為名而專命以掌其戒令政事,戒」 以使人勿犯,令以使人必從。大有政,小有事,則事為之制,曲為之防,人人皆有所畏,則師嚴而道尊,教化不行者無有也。

月吉則屬民,而讀邦灋,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

賈氏曰:此云「孝弟、睦婣」 ,惟據《六行》之四事。

「春秋祭酺亦如之。」以邦比之灋帥四閭之吏,以時屬 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眾寡,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可 任者,及其六畜、車輦。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五人為伍, 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相受,刑罰 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若作 民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伍,簡其兵器,以鼓鐸旗物 帥而至,掌其治令、戒禁、刑罰。歲終,則會政致事。 閭胥,「每閭中士一人,各掌其閭之徵令。以歲時各數 其閭之眾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 數。聚眾庶。」既比,則讀《灋》,書其敬敏任恤者。

鄭鍔曰:「六行之教,曰孝、友、睦、婣、任、恤而已,初未嘗教以敬敏也,今乃書其敬敏、任恤者,蓋世有好名之人以任恤為能者,臨事或慢侮而待人不敬,赴事或遲緩而應機不速,必視其能敬敏于任恤之事,然後書之,皆不足以為高行。此與《族師》書其睦婣有學者意同 。」 王昭禹曰:「敬敏任恤,其事易見,其行易知,閭胥之」 賢不足於族師,故書其敬敏任恤而已。任恤與「孝友」 、睦婣同為六行,任恤為末,孝友睦婣為本,故族師書其孝友、睦婣,閭胥書其任恤而已。

凡事,掌其比觥撻罰之事。

比長五家,下士一人。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 親,有辠奇衺則相及,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若 徙于他,則為之旌節而行之。若無授無節,則惟《圜土》 內之。

《劉迎》曰:「居鄉無授,出鄉無節,此無根著之人,故以圜土內之。」

師氏。

楊謹仲曰:「『《書》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蓋周公之所位者也。冢宰,卿之職也,以其為百官之長,是以周公或謂冢宰以公任卿之職。今師氏、保氏乃中大夫、下大夫之職、司徒之屬官,雖職兼詔王媺、諫王惡,實以教國子為事。其徒至百二十人,則職至煩冗矣,安得以為周、召之師、保哉?」

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國子。

呂氏曰:「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教國子,此又以從容和緩,以媺詔王之師氏教國子。」 古人教國子之意如此 。鄭康成曰:「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而世子亦齒焉。學君、臣、父子、長幼之道。」

一曰「至德以為道本。」

鄭康成曰:「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黃氏曰:「《孟子》曰:『規矩方圓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微纇纖疵,非其至也』。」 德至而後可以盡道,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二曰《敏德》,以為行本。

呂氏曰:既有至德以為道本,又須見之于所行方可。《敏》者,不息之謂。

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朱氏曰:「孝德」 云者,強志力行,不忘其所由生之事。知逆惡,則以得於己者,篤實深固,有以真知彼之逆惡,而自不忍為也 。呂氏曰:前言道本行本,此言知逆惡,自非實有孝德于己,則犯上陵節之事,必有習而不察者,惟實有行德能免此。

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

呂氏曰:「前言孝德,此又言孝行。實有諸己謂之德,見之行事謂之行。既實有孝德於己矣,須見於行事之間,而後吾之孝德愈進,親意愈洽矣。」

二曰「《友行》,以尊賢良。」

呂氏曰:「必盡子弟之職,以供洒掃應對之事,而後先生長者,方肯開發我。」

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呂氏曰:「所謂賢良者,國中之先生長者也。所謂師長者,朝夕與吾處者也 。」 王昭禹曰:「師以德行教人者也,長以齒位臨我者也。」

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李景齊曰:「虎門,路寢也,畫虎以示威武之象。至於中門為雉門,亦畫雉以象文明,外文明而內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