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年三月丙申,諸州準例薦隱居丘園、不求聞達蔡廣 成等九人,各受試官,令給公乘,到京日量才敘用。」

憲宗元和二年詔內外官各舉所知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元和二年正 月制:「天下諸色人中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博通 墳典,達於教化,軍謀宏遠,堪任將帥,詳明政術,可以 理人,委內外官各舉所知。」

元和七年,詔:「各道長官薦替後官,朝臣薦罷,使郎官、 御史。」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憲宗本紀》,七年 八月戊申,制「諸州府五品已上官替後,委本道長官 量其才行、官業、資歷,每年冬季一度聞薦。其罷使郎 官御史許朝臣每年冬季准此聞薦。」

元和十四年,詔「內外官各舉所知。」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四年七月 詔:「諸色人中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博通墳典,達 於教化,軍謀宏遠,堪任將帥,詳明政術,可以理人者, 委內外官各舉所知。」

穆宗長慶四年敬宗即位詔群臣各舉所知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慶四年正 月,敬宗即位,三月詔:「諸色人中有賢良方正,能直言 極諫,經學優深,可為人師,詳閑吏理,達於教化,軍謀 宏遠,材任邊將者,委常參官并諸道節度觀察使、諸 州刺史各舉所知。」

文宗太和元年詔群臣各舉所知無人舉者聽其自舉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和元年正 月制:「諸色人中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及經學 優深,可為師法、詳閑吏理、達於教化、軍謀宏遠,堪任 將帥者,常參官及方牧郡守各舉所知,無人舉者,亦 聽自舉。」

開成元年正月制其有藏器俟時隱身巖穴奇節獨行可激風俗者各以名聞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懿宗咸通四年詔授官後舉人自代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懿宗本紀》,四年 春正月制:「中外官宜准建中元年敕授官後三日舉 一人自代。」

後梁

太祖開平三年冬十一月己酉詔搜訪賢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開平三年制:「其有卓犖不羈,沉潛用晦, 負王霸之業,蘊經濟之謀,究古今刑政之源,達禮樂 質文之奧,機籌可以制度,經術可以辨疑,旋具奏聞, 然後試其所長,待以不次。」

開平四年九月辛亥詔搜訪賢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四年九月詔:「如有卓犖不羈,沉潛自負, 通王霸之上略,達文武之大經,究古今刑政之源,達 禮樂質文之變,朕則待以不次,委以非常。」

後晉

高祖天福三年詔百僚薦引得人者賞徇私者黜罰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宋史竇貞固傳貞固晉時為翰林學士就拜中書舍人天福三年詔百

僚各上封事,貞固疏曰:「臣聞舉善為明,知人則哲。聖 君在位,藪澤豈有隱淪!昭代用材,政理固無紊亂。求 賢若渴,從諫如流,鄭所以譽子皮;蔽賢竊位,不知不 仁,魯所以譏文仲。為國之要,進賢是先。陛下方樹丕 基,宜求多士。乞降詔百僚,令各司議定一人有何能 識,堪何職官,朝廷依奏用之。若能符薦引,果謂當才, 所奏之官,望加獎賞。如乖其舉,或涉徇私,所奏之官, 宜加黜罰。自然官由德序,位以才升。三人同行,尚聞 擇善;十目所視,必不濫知。臣職在論思,敢陳狂狷。」書 奏,帝深嘉之,命所司著為令典。

太宗會同三年六月乙未朔東京宰相耶律羽之言渤海相大素賢不法詔僚佐部民舉有才德者代之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聖宗統和九年秋七月乙巳詔諸道舉才行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統和十二年十一月,詔「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 抱器能者。諸道軍有勇健者。具以名聞。」庚戌,詔郡邑 貢明經茂材異等。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太平六年詔舉清勤自勵之官

按《遼史聖宗本紀》:太平六年十二月「辛巳,詔北面諸 部廉察州縣及石烈彌里之官,不治者罷之。」詔「太小 職官有貪暴殘民者立罷之,終身不錄。其不廉直,雖 處重任即代之,能清勤自勵者,在卑位亦當薦拔。」

興宗重熙九年十二月詔諸職官有治民安邊之略者悉具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