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五十卷目錄

 薦舉部總論

  易經泰卦

  書經周書周官

  禮記儒行

  漢王符潛夫論考績纂

  梁劉勰新論薦賢

  冊府元龜奉使論薦 內臣薦賢 牧守薦賢 陪臣薦賢

  大學衍義補崇推薦之道

  圖書編薦舉

  春明夢餘錄保舉

 薦舉部藝文一

  與朱邑書         漢張敞

  論董賢進何武書       鮑宣

  為第五倫薦謝夷吾表   後漢班固

  薦皇甫規表         蔡邕

  薦邊文禮          前人

  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前人

  薦禰衡表          孔融

  薦謝該上書         前人

  薦呂凱表         諸葛亮

  與武帝薦賁琳牋      魏應璩

  薦和模牋          前人

  薦朱倫表          殷褒

  薦張暢表         晉陸機

  薦賀循郭訥表        前人

  薦成公綏表         張華

  薦虞喜疏          何充

  薦翟陽郭翻表        庾亮

選舉典第五十卷

薦舉部總論

易經

《泰卦》

初九:「㧞茅茹」,以其彙,征吉。

程傳君子之進,必與其朋類相牽援,如茅之根然,拔其一則牽連而起矣。君子之進,必以其類,不唯志在相先,樂於與善,實乃相賴以濟。故君子小人,未有能獨立不賴朋友之助者也。自古君子得位,則天下之賢萃於朝廷,同志協力,以成天下之泰;小人在位,則不肖者並進,然後其黨勝而「天下否」矣。蓋各從其類也。

書經

《周書周官》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舉能其官,惟爾之能。 稱匪其人,惟爾不任。

所舉能修其官,惟亦汝之功;能舉匪其人,亦惟汝之不勝其任。大全臨川王氏曰:「《道》二,義利而已。推賢讓能所以為義。大臣出於義,則莫不出於義,此庶官所以不爭而和。蔽賢害能所以為利。大臣出於利,則莫不出於利,此庶官所以爭而不和。庶官不和,則政必雜亂而不理矣。稱,亦舉也。所舉之人,能修其官,是亦爾之所能舉;非其人,是亦爾不勝任。古者大臣以人事君,其責如此。」

禮記

《儒行》

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 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 賢援能有如此者。

此明儒者舉賢能之事。稱,舉也。「不辟親」,舉人以理,若祁奚舉子祁午。「不辟怨」,若祁奚舉讎人解狐也。儒者欲舉人之時,必程效其功,積累其事,知其事堪可,乃推而進達之,不妄舉人也。君任此儒,輔助其君,使君得其志意,所欲皆成,此儒者推賢達士,無所求為,唯苟在利益國家,不於身上自求富貴也。

漢王符潛夫論

《考績》

「選茂才、孝廉、賢良方正、惇樸有道、明經寬博、武猛治 劇」,此皆名自命而號自定,群臣所當盡情竭慮稱君 詔也。今則不然。侍中、博士、諫議之官,或處位歷年,終 無進賢嫉惡、拾遺補闕之語,而貶黜之憂。群僚舉士 者,或以頑魯應茂才,以桀逆應至孝以貪饕應廉吏 以狡猾應方正以諛諂應直言以輕薄應敦厚以空 「虛應有道,以嚚闇應明經,以殘酷應寬博,以怯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