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試以文才,智有遲速之別。知而不舉,聞譏竊位;舉 而非人,寧當顯戮?臧孫之犯,既是虛刑;子文之辜,復 當何典?內外齊舉,援親豈不致嫌;師錫具陳,行慶又 誰為首?凡此岐路,罔識攸從,遲冀如律,弘其利涉。
《對》
物以類昇,方以類降,故小大趨舍,未始離乎類也。所 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雲從龍,風從虎」,時其效歟。矧 惟生人懷五常,含好惡,自然之勢也。安可處非其類 乎?斯固士君子砥行立名,伸首抗跡,思欲奮迅泥滓, 凌邁雲漢,與鸞鳳為伍矣。豈不能折其鋒,沮其目?誠 謂類有聚,群有分,下流不可久居,且無其時,猶欲干 進之若此,況乎師曠頃耳,卞氏拭目,將欲察異音,求 奇彩,苟有留者,誰肯遷延於解衣之試哉?策曰:「薦舉 之法,抑有多途,取舍之方,莫能折衷。何則?含光隱跡, 不盜處士之名,介立寡徒,安獲知己之薦?舉逸之法, 應有通規,取舍之言,非無盡善者。夫人洪然則淵其 心,飾其狀,不可知以貌,不可窮以言」,將為辨者,不可 也。求乎其端,或有可知矣。夫天之巖乎其上者,施人 以氣;地之坎乎其下者,成人以形。高下之間不可逃 者,形氣而已矣。氣之積者彰乎形;形之動者感乎物。 彰於形,故可以象察;感於物,故可以類求。察其象,長 短之才可量矣;求其類,邪正之氣可識矣。雖則含光 隱跡,立介不群,終不「能以形逃,不能以氣隱,明矣。」子 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哉?」古聖王之觀人也,未嘗越於是。取舍之言,非不盡 善也。但夫懷詐飾偽,舉世有之。干祿者不盡善,舉人 者不盡智。或以勢逼,或以利興。觀象察言,以難其識; 附威藉利,諛媚其心,有於此者,則取舍之方,何所施 矣?嗚呼!負舟登山,誠難事也。策曰:「文武之道,《方冊》所 不墜,德怨之報,人情之大網。」射為諸侯,杜預無穿札 之力;士為知己,崔洪有挽弓之悔。相圃澤宮,失之遠 矣。子皮鮑叔,夫何言哉?夫射者,先王所以定人之心, 和人之志,亦以示其威儀耳。以為諸侯分我茅土,育 我蒸黎,撫有威衡,持秉生殺,當審心定志,敷德遵和, 故為其立飲射之法,以導達其志,不在穿札貫的矣。 子曰:「射不主皮」,即其義也。則夫麗龜貫石者,將武夫 之伎耳,非不侮鰥寡,保其社稷之業,夫有大功者獲 大賞。異哉當陽,誠無間然矣。古之君子,冠業而立於 朝,則必有益於時矣。以為益時者,莫先於進賢,苟得 其人,則沒齒無怨矣,又何可顧望默識乎?子曰:「定其 交而後求。」夫古之人定其交者,將弘濟時務,克清世 幾,恐夫道不吾行,才為時棄,是用定其交,求其達,豈 徒跼促存於情之所好哉?若以情之所好相求,則是 便僻比周之人,豈得為文雅君子乎?崔侯必不以挽 弓為悔。假使子皮薦國產,叔牙舉夷吾,終不能光興 鄭邦,匡合齊社,亦未足以分昭載籍矣。《策》曰:「舉賢受 賞,非才有罰」,國柄所加,期乎必當。驗之從政,效無限 斷之年;試以文才,智有遲速之別。知而不舉,聞譏竊 位,舉非其人,寧當顯戮?臧孫之犯,既是虛刑,子文之 辜,復當何典?內外齊舉,援親豈不致嫌;師錫具陳,行 慶又誰為首?夫天之平分萬物,體不俱舉,有其才者 童其首,揮其翼者兩其足。德不必備,才難盡善其人; 善於政者,不必有其文,工於詞者,不必敏其事。《書》曰: 「無求備於一人。」詳矣。先王均其曲直,任之事宜,物各 有所長,工拙不相害矣。故《書》曰:「明試以言,車服以庸。」 則堯試其人以官,備在方冊矣。夫政有序,化有漸,時 有險夷,功有隱顯。為政者當責其歲晚,不可中道而 廢也。施政立德不過乎三年,人情大可見也。孔子曰: 「期月而化成。」《書》曰:「三載考績。」何得無限斷之年?歟夫 文者,貴其能書理論,宣道其業,非得意之實,乃無意 之筌。歟夫《傳》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又曰:「非文無以 自達。」苟欲考之文詞,求之遲速,則志有可得,在政斯 亨。言之無文,用亦何害?且夫官爵者,至公之器也;薦 賢者,至公之道也。君子持至公之道,守至公之器,進 思盡忠,何可回隱復俛,薦嫌疑親讎之間哉?昔者先 王之立制,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舉非其實,寘其 阿黨之誅;薦得其人,介以彙征之賞,行慶之典,不偏 於《師》錫矣。時理則德存,世亂則道喪。難乎魯無君子, 楚不足徵,使子文安居,臧氏無咎,痛哉!政不難矣!不 有仲尼薦賈之喻,千載之後,何知其過焉?謹對。
《詔天下搜賢俊制》賈至
朕聞惟理亂在庶官,是以先王旁求俊彥,思皇多士, 以倡九牧,阜成兆人。朕以薄質,嗣守大寶,寇戎未殄, 王業維艱,兢兢乾乾,日慎一日。緬維堯舜求賢之意, 周公吐握之義,思欲廣進髦乂,輔寧邦家,實賴公卿 大夫,弘我視聽。《易》曰:「方以類聚。」《語》曰:「舉爾所知。」凡宰 相王臣,宜加搜擇。其常參官及郡縣長吏上佐等,皆 「從歷試而踐通榮。如各知其密行異能,博學深識,才 堪濟乏,術可利人,名不章聞,位不充量,湮淪屠釣,流 落風波者,一善可錄,便宜公舉。遠則裁表附驛,近則 進狀奏聞,勿避親讎,無限儕伍。其有獨負奇才,未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