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劉般傳》:「建武八年,般將家屬東至洛陽,修經學於師 門。明年,光武下詔,封般為菑丘侯。後以國屬楚王,徙 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詔問郡中諸侯行能,太守 薦言般束修至行,為諸侯師。帝聞而嘉之。永平元年, 以國屬沛,徙封居巢侯。數年,揚州刺史觀恂」薦般在 國,「口無擇言,行無怨惡,宜蒙旌顯」,顯宗嘉之。

《杜林傳》:「林為大司徒司直,薦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 及隴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歸之。」

《鄭興傳》:侍御史杜林先與興同寓隴右,乃薦之曰:「竊 見河南鄭興,執義堅固,敦說《詩》《書》,好古博物,見疑不 惑,有公孫僑觀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職機密。昔張 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詩人悅喜,惟陛下留聽少察,以 助萬分。」乃徵為大中大夫。

《姜詩妻傳》:詩事母至孝,永平三年,察孝廉,顯宗詔曰: 「大孝入朝,凡諸舉者,一聽平之。」由是皆拜為郎中。 《桓鸞傳》:鸞少立操行,縕袍糟食,不求盈餘。以世濁,州 郡多非其人,恥不肯仕。年四十餘,時太守向苗有名 跡,乃舉鸞孝廉,遷為膠東令。始到官而苗卒,鸞即去 職奔喪,終三年然後歸。淮汝之間高其義。後為已吾、 汲二縣令,甚有名跡。諸公並薦復,徵辟拜議郎。 《賈逵傳》:永平中,神雀集宮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 異之,以問臨邑侯劉復,復不能對,薦逵博物多識。帝 乃召見逵。逵為侍中,領祕書近署,甚見信用。薦東萊 司馬均、陳國汝郁。帝即徵之,並蒙優禮。

《張霸傳》:「霸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 等。奉後為潁川太守,松為司隸校尉,並有名稱。其餘 有業行者,皆見擢用,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 道路但聞誦聲。」

《劉平傳》:「平舉孝廉,拜濟陰郡丞。太守劉育任以郡職, 上書薦平,拜全椒長。政有恩惠,百姓懷感。人或增貲 就賦,或減年從役。刺史太守行部,獄無繫囚,人自以 得所,不知所問。唯班詔書而去。後以病免。顯宗初,尚 書僕射鍾離意上書薦平及琅邪王望、東萊王扶曰: 臣竊見琅邪王望、楚國劉曠、東萊王扶,皆年七十,執 性恬淡,所居之處,邑里化之,修身行義,應在朝次。臣 誠不足知人,竊慕推士進賢之義。」書奏,有詔徵平等, 特賜辦裝錢。至,皆拜議郎,並數引見。平再遷侍中,永 平三年,拜宗正。數薦達名士承宮、《郇恁》等。

《魯恭傳》:「恭拜中牟令,會詔百官舉賢良方正,恭薦中 牟名士王方。帝即徵方詣公車,禮之,與公卿所舉同。 方致位侍中。」

《魯丕傳》:「丕拜趙相,遷東郡太守。在二郡為人修通溉 灌,百姓殷富,數薦達幽隱名士。」《薦王龔》等皆備帷 幄近臣。

《左雄傳》:「雄字伯豪,南郡涅陽人也。安帝時,舉孝廉,稍 遷冀州刺史。州郡多豪族,好請託,雄常閉門不與交 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永建初,公車徵拜議 郎。時順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雄數言事,其辭 深切。尚書僕射虞詡以雄有忠公節,上疏薦之曰:『臣 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拱默,以樹恩為賢,盡節為愚。 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福』。伏見議郎左雄 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難戹以為警戒,實有王臣 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之風,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 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書,遷司隸校尉。初,雄薦周舉 為尚書,舉既稱職,議者咸稱焉。及在司隸,又舉故冀 州刺史馮直以為將帥。而直嘗坐贓受罪,舉以此劾 奏雄。雄悅曰:「吾嘗事馮直之父,而又與直善,今宣光 以此奏吾,乃是韓厥之舉也。」由是天下服焉。

《龐參傳》:「參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龐奮見而奇之,舉 為孝廉,拜左校令,坐法輸作若盧。永初元年,涼州先 零種羌反畔,遣車騎將軍鄧騭討之,參於徒中使其 子俊上書,書奏,會御史中丞樊準上疏薦參曰:臣聞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昔孝文皇帝悟馮唐之言,而赦 魏尚之罪,使為邊守,匈奴不敢南向。夫以一臣之身, 折方面之難者,選用得也。臣伏見故左校令河南龐 參,勇謀不測,卓爾奇偉,高才武略,有魏尚之風,前坐 微法,輸作經時。今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以為如參 之人,宜在行伍。惟明詔採前世之舉,觀魏尚之功,免 赦參刑,以為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鄧太后納其 言,即擢參於徒中,召拜謁者,使西督《三輔》諸軍屯,而 徵鄧騭還。

《劉愷傳》:「愷為司徒,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有詔優 許。會馬英策罷,尚書陳忠上疏薦愷曰:臣聞三公,上 則台階,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職,協和陰陽,調 訓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風不迷,遇迅雨不 惑,位莫重焉。而今上司缺職,未識其人。臣竊差次諸 卿,考合眾議,咸稱太常朱倀、少府荀遷、臣父寵、前忝」 司空倀遷,並為掾屬,具知其能。倀能說其經書,而用 心褊狹;遷嚴毅剛直,而薄於藝文。伏見前司徒劉愷, 沈重淵懿,道德博備,克讓爵土,致祚弱弟。躬浮雲之 志,兼浩然之氣,頻歷二司,舉動得禮。以疾致仕,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