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里巷,處約思純,進退有度,百僚矜式,海內歸懷。往者 孔光、師丹,近世鄧彪、張酺,皆去宰相,「復序上司。誠宜 簡練卓異,以厭眾望。」書奏,詔引愷拜太尉。

《王龔傳》:龔遷汝南太守,好才愛士,引進郡人黃憲、陳 蕃等,憲雖不屈,蕃遂就吏。蕃性氣高明,初到,龔不即 召見之,乃留記謝病去,龔怒,使除其錄。功曹袁閬請 見,言曰:「『聞之傳曰:『人臣不見察於君,不敢立於朝』。蕃 既以賢見引,不宜退以非禮』。龔改容謝曰:『是吾過也』。」 乃復厚遇待之。由是後進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 《郎顗傳》:「顗,北海人。順帝陽嘉二年,公車徵,顗詣闕上 書,薦黃瓊、李固,并陳消災之術曰:『臣前對七事,要政 急務,宜於今者所當施用。誠知愚淺,不合聖聽,人賤 言廢,當受誅罰,征營惶怖,靡知厝身。臣聞刳舟剡楫, 將欲濟江海也;聘賢選佐,將以安天下也。昔唐堯在 上,群龍為用,文武創德,周、召作輔。是以』」能建天地之 功,增日月之耀者也。《詩》云:「赫赫王命,仲山甫將之,邦 國若否,仲山甫明之,宣王是賴」,以致雍熙。陛下踐阼 以來,勤心眾政,而三九之位未見其人,是以災害屢 臻,四國未寧。臣考之國典,驗之聞見,莫不以得賢為 功,失士為敗。且賢者出處翔而後集,爵以德進,則其 情不苟,然後使君子恥「貧賤而樂富貴矣。」若有德不 報,有言不醻,來無所樂,進無所趨,則皆懷歸藪澤,修 其故志矣。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不用之則 逆天統,違人望。逆天統則災眚降,違人望則化不行, 災眚降則下呼嗟,化不行則君道虧。四始之缺,五際 之戹,其咎由此,豈可不剛健篤實,矜矜慄慄,以守天 功盛德大業乎?臣伏見光祿大夫江夏黃瓊,耽樂道 術,清亮自然,被褐懷寶,含味經籍。又果於從政,明達 變復。朝廷前加優寵,賓於上位。瓊入朝日淺,謀謨未 就,因以喪病,致命遂志。《老子》曰:「大音希聲,大器晚成。」 善人為國,三年乃立。天下莫不嘉朝廷有此良人,而 復怪其不時還任。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極養「賢之禮, 徵反京師,以慰天下。」又處士漢中李固,年四十,通游、 夏之藝,履顏、閔之仁,潔白之節,情同皦日,忠貞之操, 好是正直,卓冠古人,當世莫及。元精所生,王之佐臣, 天之生固,必為聖漢,宜蒙特徵,以示四方。夫有出倫 之才,不應限以官次。昔顏子十八,天下歸仁;子奇穉 齒,化阿有聲。若還瓊徵固,任「以時政,伊尹、傅說,不足 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臣顗明不知人,伏聽眾 言,百姓所歸,臧否共歎。願汎問百僚,覈其名行,有一 不合,則臣為欺國。惟留聖神,不以人廢言。」書奏,特詔 拜郎中。辭病不就。

《李固傳》:「固遷將作大匠,上疏陳事曰:臣聞氣之清者 為神,人之清者為賢。養身者以練神為寶,安國者以 積賢為道。昔秦欲謀楚王孫圉,設壇西門,陳列名臣, 秦使戄然,遂為寢兵。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軾 段干木,故群俊競至,名過齊桓,秦人不敢闚兵於西 河,斯蓋積賢人之符也。陛下撥亂龍飛,初登大位,聘 南陽樊英、江夏黃瓊、廣漢楊厚、會稽賀純,策書嗟歎, 待以大夫之位。是以巖穴幽人,智術之士,彈冠振衣, 樂欲為用,四海欣然,歸服聖德。厚等在職,雖無奇卓, 然夕惕孳孳,志在憂國。臣前在荊州,聞厚、純等以病 免歸,誠以悵然,為時惜之。一日朝會,見諸侍中並皆 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誠可歎息,宜徵還厚 等,以副群望。瓊久處議郎,已且十年,眾人皆怪始隆 崇,今更滯也。光祿大夫周舉,才謨高正,宜在常伯,訪 以言議;侍中杜喬,學深行直,當世良臣,久託疾病,可 敕令起。」又薦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 臨、清河房植等。是日有詔徵用倫、厚等,而遷瓊、舉,以 固為大司農。

《欒巴傳》:「巴為桂陽太守,荊州刺史李固薦巴治跡,徵 拜議郎,守光祿大夫。」

《馮緄傳》:「延熹五年,零陵、武陵蠻反,荊南皆沒。拜緄為 車騎將軍,將兵十餘萬討之。荊州平定,振旅還京師, 推功於從事中郎應奉,薦以為司隸校尉。」

《楊璇傳》:「璇三遷為渤海太守,所在有異政,以事免。後 尚書令張溫特表薦之,徵拜尚書僕射。」

《皇甫規傳》:規拜度遼將軍,至營數月,上書薦中郎將 張奐以自代,曰:「臣聞人無常俗,而政有治亂;兵無強 弱,而將有能否。伏見中郎將張奐,才略兼優,宜正元 帥,以從眾望。若猶謂愚臣宜充軍事者,願乞冗官,以 為奐副。」朝廷從之,以奐代為度遼將軍,規為使匈奴 中郎將。

《竇章傳》:章字伯向,少好學,有文章。與馬融崔瑗同好, 更相推薦。章薦馬融文云:「奕世不刊之文,斷金之良 佐。」

《孟嘗傳》:「嘗為合浦太守,郡不產穀實,而海出珠寶,與 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貨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 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趾郡界,於是行 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死餓於道。嘗到官,革易前敝, 求民病利,曾未踰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